大基山古称东莱山,位于莱州市城区东5公里,有着四千多年前的岳石文化遗址,汉代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几次提到“世上名山有八座,有三座在夷蛮之地,有五座在中国,在中国的是华山、首山、太室、泰山、东莱山,是黄帝会神的地方。是全球华人中过、戈、柯、任等十六个姓氏的发祥地
景区概述
大基山
大基山
大基山古称东莱山,位于莱州市城区东5公里,有着四千多年前的岳石文化遗址,汉代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几次提到“世上名山有八座,有三座在夷蛮之地,有五座在中国,在中国的是华山、首山、太室、泰山、东莱山,是黄帝会神的地方。是全球华人中过、戈、柯、任等十六个姓氏的发祥地。山中的遗址和景点表明:这里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三大支柱之一的道教文化发祥地,也是华夏神祗文化的发祥地。过去,史书上对此曾有“秦皇游而忘返,汉武过而乐留”的赞语。景区内一步一景,令人流连忘返的生态景点有二十余处。东莱山景区地处山东半岛西北部的渤海南岸。景区入口位于S107山东省道107公里路程碑处。
2 主要景点
大基山
大基山
由此向西北2公里可上国道貌岸然“威海--乌海”高速公路,同方向6公里即是莱州市区。到此浏览者水、陆、空交通及食宿条件极为便利。距青岛机场130公里、距崂山155公里、距蓬莱120公里。大基山中道士谷是全国目前师大的山谷道场。今已修复的道都建筑有太清宫、昊天观、三宫殿、万寿宫、先天观、白云庵、黄帝庙、光月庵、二侯祠、圣水祠、霁月楼、戏楼等十余处。
大基山海拔478米,自山谷至山顶分布历代摩崖刻石24处。北魏光州刺史、著名书法家郑道昭于公元512年在此山留下宝贵题刻12处,均刻在山内险峻的摩崖之上,主要刻石有<登大基山诗> 、 <中明之坛>等,同云峰山郑道昭刻石成一体,同为国际书法旅游专线,每年接待日本书法团体约600人次,1998年被国务院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基山又名道士谷,上千年来,是道士、道姑修身养性的好去处,至今仍留有道观庙宇古迹,宋末元初著名道士、全真教七真人之一邱处机曾在此修炼,并在西山摩崖留有题刻。近几年来,日本书法界为保护大基山的郑道昭刻石先后捐资630万元,建造了四个保护碑亭,成为佳话。该景点因为古时为修炼之所,所以山深林茂,目前尚不具备其它旅游要素,但是交通很方便,从城区沿莱海。
3 美丽景观
大基山
大基山
巍巍大基山,在莱州城东八公里。它自亘古洪荒走来,承载了风雨的洗礼和岁月的变迁,是一座富有神秘感和传奇色彩的仙峰秀谷。
清晨,东方的红日给大基山披上一层金色的光晕,霞辉满天;其山脉如苍龙盘卧,峰顶如龙首高昂;峰岭起伏,卓然霄汉。,在草木葱翠中蜿蜒舒缓着诗韵,一路秀色,满目风光。
道士谷是大基山中最著名的景区,方圆约五平方公里;群山环列,石奇壁峭;松槐掩映,云雾缭绕。山势呈环型相抱,南北各有豁口,自成天然门户。谷内密林绵绵,万木竞
过了“仙峰道谷”牌坊,进入南山门高高的牌楼,平坦的柏油山路依崖而行秀;绿草如茵,曲径通幽。 大基山的风光是浑然天成的美丽;而道士谷在历史风云变幻中,道教传承的盛衰和书法刻石艺术的文化内涵,则是这里的精魂所在。它的清新空灵,让你与天地山水融为一体,心底会涌生一种超脱淡泊的舒畅。
大基山
大基山
每当春天来临,风清日暖,满山盈谷的树木花草弥漫起久别的芬芳。最是槐花盛开时,清香飘溢,花穗似碧树挂玉,格外洁美。凉爽如春的夏季,雨洗青山翠,树绿花愈浓。松针树叶上的水珠如同珍珠滴落;山林中流下明净的溪水,清泉与山石激荡出美妙而欢快的歌。当秋意浓透,霜红枫叶,高耸的峰岭和深幽的谷底色彩斑斓,如诗如画。蓝天高远,是红叶秋韵把袅娜的足音留在了深秋曲径的石阶上。苍茫的冬天,雪妆青松,水瘦山寒;高峰如经历沧桑的老人,耸立着风霜冷峻的面孔,幽谷萧萧,冰封玉洁,道观碑亭在寂静里透显着肃穆。
“大基名泉”清清的泉水贮在方型的石池中,长年不枯。太清宫的大戏台上,民间艺人正在高歌,他们演说的戏文,托古人提醒今人,借虚事指点实事,展现了一种朴素的追求和积极向上的风貌。
自山岩中流出的“圣水泉”欢快而奔放,在谷底汇成深潭,平静如山谷里的一面明镜,清澈碧净,映照着高峰密林和蓝天白云。明代,古人曾立碑铭文,赞颂这里的圣泉灵秀和风水之美。
大基山的风光和道士谷道教文化的传播,引来无数的文人墨客,留下了灿烂的书法石刻艺术。现在散藏的历代刻石有24处,其中南北朝石刻14处,金、元3处,明、清3处,时代待考的4处。1988年,大基山书法刻石被确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
丘处机于金泰和四年(1204)题书的《道士谷山春日登览》诗镌刻在西峰的山腰摩崖上,每天迎接旭日东升,傲视高峰幽谷,诉说岁月沧桑,教化物理人生;郑道昭著名的《置仙坛诗》就镌刻在西峰亭中的这块巨石上,与他设在四面山峰上、山谷中的仙坛刻石遥相呼应。道士谷东北端有一孤峰,巨石累累,形若花冠,人称“莲花盆”,刻有“玄灵宫”题字。
4 大基山道士谷
大基山,位于莱州市东南 12 公里处,主峰海拔 478米,为山东省省级森林公园一云峰山森林公园的组成部分。该山群峰环抱,中为幽谷,山上松柏桃李等三十多种植物密布,构成了流芳溢翠的林海景观;是古掖县八大胜景之一。自古至近代,有道士和道姑在此修身养性,至今仍留有古道观的遗迹。宋末元初的著名道士、全真教七真人之一丘处机曾在此修炼,并在西摩崖留有题刻,故此山谷称为道士谷。北魏水平年间(公元508-512年)光州刺史郑道昭常于公务之暇率僚佐、携道友来此山中谈经论道,吟诗挥毫,设仙坛五处。
大基山自山谷至山顶分布历代摩崖石刻24处,北魏光州刺史、著名书法家郑道昭于公元512年在此山留下珍贵题刻12处。主要刻石有<登大基山诗> 、 <中明之坛>等,同云峰山郑道昭石刻成为一体,同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大基山郑书刻石,笔力雄强,刚劲挺拔,为海内外书法家所推崇。日本书道界又寸刻石更是敬重有加,每年有600多人书法旅游团进山瞻仰,并在日本成立郑书保护基金会,捐资保护刻石,为中日文化交流留下了佳话。大基山自然与历史人文旅游资源相互烘衬,书法与道教相互烘托,具有良好的综合景观效果。
5 寒同山神仙洞
大基山
大基山
寒同山神仙洞属于道家石窟,位于城区东南方向20公里处。西连云峰山,北依大基山,主峰海拔337米,是云峰山森林公园的组成部分。山上怪石突兀,巨岩耸立,松柏苍翠,枫槐葱笼。山前水库波光粼粼,远处大泽山脉层峦叠嶂。这里山青水秀,风光旖旎,清气拂拂,幽静安谧。在山阳半腰巨大的崖壁上,有6座道家石窟,称为神仙洞,为古掖县八景之一。
洞窟为元代人工所凿,洞分上下两层,上层四洞较大,下层两洞较小,洞内供奉道家诸仙石窟造像36尊。石雕造像材料均为雪花白大理石,雕像制作精细,造型圆润,或坐、或卧、或垂目论经,造型传神,肃穆端庄,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碑文记载,神仙洞系全真教七真人之一刘长生弟子宋德方所开凿,刘长生曾在此山修炼。从元代至民国有王姓道士世代在山上居住修炼,解放后下山还俗,近几年仍由王姓道士在山上管理。
神仙洞下,生长着一片茂密的枫树,深秋,霜染枫叶如霞,一片火红,成为寒同山一大自然景观。中国的道教石窟为数甚微,神仙洞与山西太原龙山石窟同为宋德方所开凿,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和道教研究价值。寒同山枫树林与一年一度的“神仙洞山会”具有很高的旅游价值。
6 云峰山
大基山
大基山
云峰山位于莱州市城东南7.5公里处,海拔326米,因主峰两侧各有一峰,形同笔架,又称笔架山。景区等级为AA级。登山可北望沧海,南眺群山,山上林壑优美,山青水秀。自南麓至山顶,分布历代刻石 37处,闻名于海内外的北魏光州刺史、著名书法家郑道昭于公元511年在此山留下了珍贵的题刻17处,均刻在山内险峻的摩崖之上。主要刻石有<郑文公下碑> 、 <论经书诗>、 <观海童诗>等。郑道昭书法被国内书法家誉为“隶楷之极”,被日本书法家推崇为中国名碑“第一神品”。郑道昭书法是研究中国文字由隶书向楷书演变的宝贵资料,1988年国务院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云峰山建有气势雄伟的云峰大殿,内设郑道昭纪念馆,中外名家书法展室、商品部、休息室。
云峰山,山林葱笼,松柏涛声、奇岩怪石已成为这里的迷人景观。这里不仅是海内外文人、墨客欣赏游览的佳地,也是群众登山、休闲、游览的好地方。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和较高的旅游价值。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