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万人行

家乡区县: 广东省中山市

中山市慈善万人行活动始于1988年举办的“中山敬老万人行”,1989年起易名为“中山慈善万人行”,在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七举行,2000年起改在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举行。中山慈善万人行是由中山市红十字会组织发起的,以“救死扶伤,扶危济困,敬老助残”为主题,以“政府主导、红十字会牵头、社会各界参与”为运行模式,以弘扬孙中山先生倡导的“博爱”精神、广泛募集资金以帮助困难群体为目标,发动社会各界积极为市红十字会开展人道救助工作募集资金,促进中山市红十字事业和社会公益福利事业发展的一项全民参与的大型公益性慈善活动。
中山是伟人故里,更是博爱的精神家园。上世纪初叶,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高举天下为公的博爱大旗,引领中华民族从混沌走向觉醒,中山因之闻名世界。100年后,勤劳智慧的中山人民用20年慈善万人行的厚重积淀,垒起了一座巍然的博爱丰碑。有识之士置评:中山因博爱而包容,因包容而协调,因协调而和谐。经过20多年的丰厚积淀,慈善万人行业已成为中山最具特色的城市精神文化品牌,成为中山人民津津乐道的城市名片,成为“广东乃至全国红十字运动的一面旗帜”。
从敬老走向万人行 ——“孝道”文化的延伸
何谓文明,英文中的文明(Civiliza-tion)一词源于拉丁文"Civis",意思是城市的居民,人民和睦的生活于城市和社会集团中的能力。而如今的汉语词典则解释为,人类所创造的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
23载的慈善万人行正是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对中山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都发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每年慈善万人行的队伍里,汇聚着官员、公务员、知识分子、普通市民;也汇聚着华侨、港澳乡亲、老板、外来务工人员、老人、孩子……人们的心在滚滚热浪中沸腾着、温暖着,张张笑脸都是阳光般的灿烂。熟悉的或不熟悉的人们都互相祝福、问候,全然没有了彼此之分、上下之别。他们在感受着这一博爱盛事对精神的洗礼,与此同时,融洽了政府与民间社会的关系,增进了社会群体之间的团结与合作,为企业和民间组织找到了自己形象展示的舞台。通过参加万人行,企业树立了关心社会、回报社会的良好形象,也使慈善万人行的文化理念和人文精神注入到企业的组织文化建设当中,外来务工人员和新移民也找到了社会参与和情感表达的平台,万人行为他们主动融入中山主流文化社会创造了良好的契机。
正是这一活动长期倡导的平等与互助、敬老与助弱、救死扶伤等普世性人道追求,促使中山人打破了狭隘的地域观念、宗法观念、等级观念,逐渐形成了一种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群体意识和价值观念,乃至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有力地促进了社会道德文化的健康发展,对促进形成健康诚信的市场经济氛围和友善的市民品性等均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中山蝉联全国文明城市就是最好的佐证。
■中山形象推介的重要窗口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酒香也怕巷子深。让城市形象鲜活起来,并广为人知,最好的办法就是与外界建立某种联系,这种联系可以是城际之间的,也可以是国际的。今年的慈善万人行就迈出了"城市营销"一大步。
3中山形象推介的重要窗口

以往外地游客只能从电视上或者亲临现场观看巡游队伍,而今年他们将有机会亲身参与到中山慈善万人行队伍中来。中山将以"博爱?和谐--让城市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参与上海世博会,这次慈善万人行可以提前让上海游客感受中山人的博爱精神;武广高铁的开通,直接拉近了武汉与中山两地市民互游的距离;香港与中山原本就有着一衣带水的特殊关系,所以今年来自香港、上海、武汉三地约200 名游客将首次以游客方阵的形式参与万人行巡游。另据了解,为体现万人行的全民性和广泛性,除了增加了游客方阵外,今年万人行巡游不再限制参加人数,只要是捐赠者,均可参加到万人行巡游队伍中来,口口相传的力量将中山的慈善博爱精神传向更远。
城市营销当然少不了媒体的声音,今年慈善万人行,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等国内外主流新闻媒体依然将给予高度关注,记者们将于元宵节当天亲身体验慈善万人行活动的魅力,并通过他们生花妙笔向全世界报道慈善万人行的盛况。中央文明办、省文明办也会全程观摩此次万人行。而最令人期待的是,60多天之后,由这个中山人的精神符号延伸出的主题为"博爱?和谐--让城市生活更美好"的展览,将作为中山参与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城市形象,向全球展示这座博爱之城的特殊"基因"。

黄毓敏儿(2014-11-1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