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苗族
苗族──大杂居、小聚居,主要分布在贵州省,广西、云南、湖南、四川、广东、湖北等省(区),自称也很多,有“果雄”、“模”、“蒙”等等,解放后统称为苗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多通用汉语汉文。1956年设计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方案。主要从事农业,妇女长于刺绣、蜡染。
吹芦笙-苗族欢快的舞蹈
芦笙,是一古老的吹奏乐器,也是苗族使用最多的传统乐器,苗族的传统节目都要吹芦笙,伴以舞蹈,规模庞大,气势滂沱,并因此而闻名于全国。
苗人吹奏芦笙,必以舞蹈配合,故称芦笙舞,是由十几甚至几十个盛装打扮的芦笙手围成一个圆圈,边吹边跳,又称“踩堂舞”。
在融水苗族自治县,芦笙种类颇多:嘎任舞──春节期间“打同年”时跳的舞;嘎坐舞──节日时男女青年跳的舞,以大芦笙群为轴心,小伙子持笙围坐着轴心边吹边跳,姑娘们手持彩巾围成外圈,随着笙曲翩翩起舞;嘎芦舞── 一种双人舞,一人吹笙在前,一人持笙在后,配合起舞。还有一种“踢杆舞”,是吹笙者围着场上的竖杆跳舞,每八拍踢杆一次,因此名为踢杆舞。其他舞蹈都无不吹笙进行。吹芦笙和舞蹈融为一体,是苗族芦笙演奏的一大特色,反映了苗族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和热情欢快的民族精神。
【注:打同年──是苗族传统的交友方式,它不是单人单户之间进行,而是寨与寨之间互相邀请,集体进行,是一种集体交友的联欢活动】
辣椒骨-苗族独特的美食:
苗族的食品多种多样,但有一种特殊的食品“辣椒骨”,到了苗乡的朋友可不得不尝。“辣椒骨”是将所杀的猪、牛、或其他野兽的骨头舂烂,拌上干辣椒粉、生姜、花椒、五香粉、酒、盐等,置于坛内密封,经半月以后(封存时间越久越好)可食1用的独特美食,它味香而辣,可增进食欲,驱风御寒,防治感冒,是苗家常备的食品,也是待客的佳品。
据苗族传说,土司统治时代,土官到苗寨把猪杀了,吃尽了肉,丢下一堆骨头。苗人愤恨,把猪骨头当土官骨头舂烂,拌以辣椒、盐巴来下饭,以解心头之恨,岂料其味甚美,无意中做成了这种“辣椒骨”。以后凡杀猪、牛或猎获野兽,必将以骨头制成“辣椒骨”,久而久之,便成了苗族的传统美食。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