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城市规划而建的大大小小的广场,充满通俗文化和市民生活的气息,在这个公共空间,人们休息娱乐攀谈。和热闹歌舞相伴的,是种种细小的焦虑和不安。
金沙广场是金坛最大的市民广场,清晨和夜晚是最喧闹的时刻。
一个青年男子推自行车穿过广场,从沿河东路一侧的宽阔马路推向另一侧的司马坊步行街,一个匆匆的下班族是广场的过路人,广场只是他的通道,男子的耳朵贴着手机,皱着眉一路说话,终于听到他爆发出来却又是哀求的声音:“求求你吃饭了,你都好几天没吃,我找我妈借钱好啦。”他非常焦急,完全陷在自己的境况里顾不上旁人,电话那边以绝食相要挟的也许是他的妻子或女友,要挟和接受要挟,是否也是一种爱的形式。
声音是广场的分类法,交谊舞、街舞、广场集体舞划分了自己的区域。“伤不起真的伤不起,我想你想你想你想得慌天黑地”,这是中年妇女集体舞的大喇叭,每天准时响起,每天大音量准点重复播放,把一首歌植入了音量覆盖范围内每个人的脑中,孩子欢快地跟着大声唱“我想你想你想你……”。一位朋友谈起自己对于童年文化记忆,说直到现在只要想唱歌,脑子里跳出的都是童年时代每天听的那些深深刻在脑中的红色歌曲。对于一代人,这些歌曲变成了最深的潜意识。现在,这些听着广场高音喇叭音乐的孩子们,等他们成年后,是否会有一首叫做“我算来算去算来算去算到放弃,我恨你恨你恨你恨到彻底忘记”的歌想忘也忘不掉。
孩子在广场奔跑,他们天生会结伴。母亲因为孩子结成玩伴而相互攀谈起来,对他人的好奇心让她们越谈越多,一个母亲突然惊醒,发现孩子跑出了视线,她发了疯似的嘶吼孩子的名字,奔去找孩子。等待那孩子的是一记暴打和一顿训斥,补上陌生人有多危险的必修课。反应过度的成人几乎天天可见,绑架、拐卖、贩卖器官、小乞丐、汽车,危险仿佛就藏在触手可及的生活的背面,恐惧如影随形,一个时期的不安和焦虑症候像微小粒子遍布每个人的内心。母亲的视线不再离开孩子,结束了她们短暂而表面的接触,重新回到同处一个空间而彼此无关的无名状态。
两个家庭在广场相遇,貌一看就能感受到他们是金坛城里少有的上档次的居民,一家人即将移民,他们把离开的消息告诉了另一家人。另一家人即时表达了对他们远走他乡的惋惜,正要离去的一家人讲述自己办理移民过程的辛劳,对现在生活的放弃,对中年还要到一个全然陌生的地方从零开始生活的担忧,但,他们描述自己的辛劳、放弃和担忧的真正目的,其实是表明他们离去的决心有多坚定。一个家庭给另一个家庭祝福之后,礼貌的道别。之后的连续几天,他们仍然每天都碰到,这种尴尬,仿佛是肤浅的礼仪呼唤真正的情谊,临走的最后一天,彼此默契一定要表达点什么,两个家庭让自己的孩子相互拥抱,在他们经常相遇的金沙广场上告别。
这些年伴随经济发展新建的广场,属于市民;这些天颓靡的经济形势感染的广场,属于慌乱的市民;广场上的歌舞如此“装点”了我们这个烦躁的时代!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