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学院
滨州学院滨州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一所综合性普通本科院校,坐落在中国古代著名军事家“兵圣”孙武的故乡、富饶美丽的黄河三角洲腹地、现代生态园林型城市——滨州市。
近年来,学校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强基固本,以奇制胜”的工作思路,秉承“明德 砺学 日新 致远”的校训,弘扬“自强不息 守正出奇”的学校精神和“求实 严谨 团结 奋进”的优良校风,按照合格、强校、名校“三步走”的战略部署,狠抓人才强校、质量立校、特色兴校、服务活校、合力治校,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显著提高。学校占地2436亩,校舍建筑面积54万平方米,资产总值11亿元;设有20个实验室,仪器设备总值7700万元;图书馆藏书160万册。学校面向全国2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各类在校生33000余人,其中普通本专科在校生17000人,成人教育、远程教育在校生16000余人。 [1]
学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通过引进、培养、提高,“多管齐下”,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现有教职工1254人,其中专任教师895人,高级职称人员283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者558人;有5人享受国
滨州学院
滨州学院务院特殊津贴,14人荣获曾宪梓教育基金会高校教师奖,3人为山东省中青年学术骨干,1人为山东省千名知名技术专家,5人为山东省高校教学名师,2个省级教学团队。聘有客座教授、兼职教授60余名。
学校实施“质量立校”战略。牢固树立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命线的意识,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健全教学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学生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得到加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显著提升。设有21个系(院),68个本、专科专业,涵盖9大学科门类;拥有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省级重点学科、3个省级特色专业、6门省级精品课程。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续两年达到90%以上;参加学科竞赛和师生基本功、技能大赛等各类比赛,获国家一等奖19项、二等奖17项、三等奖14项,省级一等奖44项、二等奖64项、三等奖83项,学校教工共承担国家级课题9项,省部级课题77项,获2010年美国世界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2009美国世界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2008中国机器人大赛“中型组机器人足球赛”亚军。与澳大利亚、法国、俄罗斯等国外大学建立了校际交流与合作关系,开展了6个中外办学项目,接收外籍学生60人,先后有30余位外国专家学者来校讲学、交流,外国文教专家50余人次来校任教。
校园风景
校园风景
学校实施“特色兴校”战略。依托滨州人文环境资源、高新技术和自身优势,精心打造飞行技术、孙子研究、安全文化、黄河三角洲生态、黄河三角洲文化、微分方程与动力系统、航空信息技术研发7大特色品牌。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民航总局同意,组建了飞行学院,成为全国第一家培养飞行员的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先后设置了飞行技术(飞行驾驶方向、飞行安全方向)、交通运输(民航机务工程方向)本科专业,现有“养成生”400余人,与航空公司联合培养“大改驾”飞行员300余人。设有孙子研究院、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等9个校级科研机构,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滨州分院建在学校。建有山东省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山东省黄河三角洲文化研究基地、山东孙子文化产业研发基地、山东省安全文化研究基地等7个省级科研机构。共承担国家级课题9项、省部级77项、市厅级57项,争取科研经费800万元;出版专著、教材等160多部,发表论文300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120多篇;获国家专利6项,获国家级科研成果奖1项、省部级科研 成果奖41项、市厅级科研成果奖173项。
滨州学院
滨州学院
学校实施“服务活校”战略。实施“滨州学院服务滨州行动计划”,针对滨州市航空产业、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和循环经济、生物新能源、名优特果品产业、化工产业等组织技术研发、决策咨询和人才培养,取得了良好效果,为学校发展注入了活力。
2 学校校徽
滨州学院
滨州学院校徽以“滨州学院”的英文缩写“BZU”为元素,经组合变化构成凤凰、花朵、青春之火等。凤凰为百鸟之王,象征着学校一流的校容、校貌,体现着学校勇于创新、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花朵、青春之火则寓意学校蓬勃发展、蒸蒸日上。
校徽由明快、醒目的红黄蓝三原色组成。蓝色代表大海和蓝天,象征着无限的力量和广阔的空间,寓意学校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现代的管理思想和开放博大的发展胸襟;黄色象征黄河,代表中国传统文化,寓意学校肩负着传承中华文明的责任;红色象征朝阳,富有朝气、活力,寓意学校自强不息、锐意进取。
校徽的整个构图简洁明了、刚柔并济、大方饱满,既充满了青春的朝气和生命的活力,又体现了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鲜明的地域特征,很好地诠释了自强不息、守正出奇的学校精神。
3 师资力量
滨州学院现有专任教师925名,其中教授46人、副教授156人,博士48人、硕士574人,博士、硕士占专任教师比例达到67.24%;有5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4人荣获曾宪梓教育基金会高校教师奖,3人为山东省中青年学术骨干,1人为山东省千名知名技术专家,5人为山东省高校教学名师;拥有2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市级科研创新团队;聘有8名院士担任学校的名誉院长、顾问或客座教授,面向“985”、“211”工程大学和国家重点科研院所聘请客座教授、兼职教授60余名。
4 历史沿革
滨州学院是在原滨州师范专科学校的基础上改建的一所全日制多学科性普通本科院校。上溯学校之源,已有50多年的办学历史。滨州师专创建于1958年,是全省乃至全国较早的师专之一。1970年,山东财政学院下放到惠民地区(现滨州市)办师专,有力的提升了学校的办学水平和质量。2000年,滨州师专与滨州教育学院、滨州广播电视大学合并,扩大了办学规模,增强了办学实力。2001年9月30日,滨州市委、市政府决定筹建滨州学院。2002年8月8日,市委、市政府举行了滨州学院(筹)建设工程奠基典礼。2003年6月,通过了山东省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专家组对滨州师专改建滨州学院的专家评审。2003年8月,滨州师专实现了整体搬迁。2004年2月14日至15日,通过了全国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专家组对滨州师专改建为滨州学院的考察。2004年3月23日至27日,滨州学院全票通过高校设置评议委员评审。2004年5月17日,教育部下文同意滨州师专改建为滨州学院。
5 机构
党政机构
办公室 纪委 组织部 宣传部 学生工作处 人事处 教务处 科研处 外事处 计划财务处 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 后勤管理处
基建处 安全保卫处招生就业处
群团机构
工会 团委
6 学院建设
学校党委、行政审时度势,科学分析,确定了办学定位,提出了“合格、强校、名校”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实施了改革创新、人才强校、品牌兴校、硬件带动、文明校园“五大工程”,全校上下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各项事业呈现出生机勃勃、跨越发展之势。
学校坚持以教育观念更新为先导,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人才为根本,深化新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建立和完善了包括目标体系、运行管理体系、人才培养体系、日常教学支持体系、监督考核体系、保障体系等六大体系的教学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搭建了“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素质拓展”三大平台,有力地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科研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的不断提高。在2006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和电子设计大赛中,荣获国家二等奖1项,省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成功参赛奖2项。坚持开放的办学方针,先后与澳大利亚BRiT、法国雷恩高等商务管理学院、美国斯托芬· F·奥斯汀州立大学、俄罗斯别尔哥罗德国立大学等国外高等院校建立了校际交流与合作关系,开展了工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会计电算化、旅游管理等5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航天英雄杨利伟来滨州学院的照片
航天英雄杨利伟来滨州学院的照片
学校设有孙子研究院、黄河三角洲生态研究中心等4个校级科研机构和信息技术研发中心等6个系级研究所。承担国家级课题3项,其中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1项,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3项,承担省部级科研课题47项;出版专著、教材等160多部,发表论文280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46篇;获国家专利3项,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26项、厅局级优秀科研成果36项。
近年来,学校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干事创业,加快发展,教育质量和整体工作水平不断提高,先后被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司法部、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山东省文明委、山东省委高校工委、山东省总工会、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建设厅分别授予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单位、山东省普法依法治理先进单位、省级文明单位、山东省高校文明校园、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状、全省“三产”先进单位、省级花园式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
国际交流
校园风景
校园风景(3)
法国雷恩高等商务管理学院
法国欧洲终身教育集团
美国联邦文化教育协会
澳洲利亚Brit学院
所获荣誉
学校实施“合力治校”战略。坚持以人为本,依法治校,民主治校,不断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致力于文明、平安校园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先后被授予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单位、省级文明单位、山东省普法依法治理先进单位、省级文明单位、山东省高校文明校园、山东省服务业先进单位、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状、山东省高校师德建设先进单位、山东省高校平安校园、山东省伙食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高校宿舍管理工作示范单位、省级花园式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
7 院系设置
政法系
滨州学院
滨州学院(3)
政法系创建于1973年。现有思想政治教育、公共事业管理2个本科专业和法律事务专科专业,设有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管理、法学、实践教学4个教研室,拥有研究机构——李大钊研究所,有法学实验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