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地民间有朴素而又形象的歌谣形容摆汤面:“下到锅里莲花转,捞到碗里叠丝线,吃到口里嚼不断,咽到肚里香半年”摆汤面。
摆汤面所用的面通常是细面条,讲究一些的是手擀的细面,也有大刀铡出来的细面,而且比一般的面条薄很多,这种面下到锅里很容易煮熟,基本上开了就可以捞起来放在碗里。 接下来就要准备重头戏——臊子汤碗的调制了,一碗上好的臊子汤,汤里要配黑色的木耳丁、黄色的油豆腐丁、黄花、煎鸡蛋皮,红色的西红柿,绿色的蒜苗、韭菜、葱花、褐白相间的肉丁(用酱油、醋、盐、大料、葱姜、肥瘦肉炒制好的臊子肉),臊子汤盛在碗里很漂亮,上面一层红红的辣油,下面是五颜六色的臊子。 开吃咯~这时店家会端上来两个碗给你,一碗带面汤的细面条,一碗臊子汤,如果你把臊子汤一下倒进面条里,就大错特错了,正确的吃法是,把臊子汤碗端到离你嘴最近的位置,从较远的面条碗里挑一筷头面条放入臊子汤中,来回摆动,让它充分沾上调料水,我觉得这个“摆”字特别形象,面条在调料里是摆来摆去是一个“摆”字,面条通过臊子汤摆渡最终落入食客的肚皮也是一个很形象的“摆汤”,摆汤面味道比一般的臊子面更醇厚,口味的浓淡可以更随意,想吃浓了就多摆一会儿,总体的口味臊子浓香,油汪汤煎,酸香适口,我最喜欢吃完面再喝口臊子汤,太舒坦了。 在户县摆汤面通常出现在喜庆宴席、团体用餐中,大桌中间放一个盛着面汤面条的盆,每人面前一碗臊子汤,将面条挑入自己汤碗中,如此往复,席间香气四溢,主宾谦让,亲亲热热、和和美美、温馨融融,这氛围在豪放的西北也是一个有趣的景致。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