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海区位于广东省东部、韩江三角洲出海口,东北接潮州市饶平县,西北界潮州市,西南毗邻汕头市龙湖区,东南与南澳县隔海相望。地理坐标为东经116°41′—116°54′,北纬23°23′—23°38′,东西宽22公里,南北长27.85公里,总面积378.35平方公里。
澄海区地处韩江三角洲,海拔在10米以下的平原占总面积81.9%;海拔10米以上的丘陵台地占8.5%;水域占9.6%,素有“一山一水八分地”之称。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北部为莲花山区,占地25平方公里,主峰高562米,为全区最高峰。除莲花山外,还有龙船岭、象山、三髻山、仙门山、观音山、凤山冈、管陇山、南峙山、大山、神山、许石山、西山、黄子佃山等13座丘陵,自东向南依次分布。境内平原被丘陵地带和东里河、莲阳河、外砂河分隔成苏北、苏溪、上华、隆都4大片,东部有六合滩、利丰沙和红肉埕沙。澄海濒临海洋,海岸线长54.3公里,属沙坝泻湖海岸,海堤长46.25公里。南部有大莱芜和小莱芜两座半岛及屐桃屿;东面海中有五屿(西屿、破屿、尖担屿、大屿及东屿)和四礁(马礁、东锚礁、礁仔及南锚碓)。
澄海区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冬半年受极地冷高压控制,盛行东北季风,天气较为干冷。夏半年受副热带高压和热带气旋的影响,盛行西南和东南季风,天气高温多雨,呈现雨热同季的特点。四季变化趋于缓和:春季气温回升早,夏季漫长,秋季降温比较迟,冬季温和。年平均气温21.2~21.7℃,7月最热,1月最冷。近年最低温度出现在1991年12月29日,为0.1℃;最高温度出现在2002年7月4日,为39.8℃。年日照时数为1798~2623小时,平均2176小时。日照时数最多的是7月,高值时段在7~10月;日照时数最少是2~4月份。1979~2002年平均降雨量为1506毫米,降雨多集中在4~9月,降雨量占全年的81%。
截至2011年,澄海区土地面积378.35平方公里,其中农用地222.1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58.7%;建设用地95.97平方公里,占25.37%;未利用地60.28平方公里,占15.93%。
截至2011年,澄海区陆地有储量的矿产20余种,金属矿产主要有钨、锡、铋、铜、铅、锌、钴、金、银及锆英石、钛铁矿,以钨、锡为多,有钨矿区1处,锡矿区两处,锡矿点4处。莲花山钨矿床分布于山顶和北西坡,矿区面积3平方公里。非金属矿产较少,主要为耐火粘土、钾长石以及花岗岩和砖瓦用的粘土等。
澄海区主要经济作物为花生及蔬菜,蔬菜有萝卜、芥菜、芥蓝菜、蕹菜(通心菜)等。
野生动物种类不多,家养动物以禽类为主,以狮头鹅最为有名,被誉为“百禽之王”。有鱼类470多种,虾蟹类17种,贝类30多种,藻类近20种,其中比较出名的有鳗鲡(苗)、紫菜、青蟹、银鱼、牡蛎、文蛤、海蜇皮等。
截至2011年,澄海区主要交通包含:国省道里程42.15公里,其中,国道324线澄海盐鸿九溪桥至龙湖区下埔小桥28.257公里,省道335线澄海樟林至潮州界6.266公里,县道063线7.026公里和062线1.2公里。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