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云板铺

家乡区县: 连云港市灌云县

 

云港市中心18公里,镇区总面积80.64平方公里(2014年),人口7.1万(2014年)。[1] 板浦镇是国家级重点镇,江苏省百家名镇,江苏省新型小城镇,“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乡镇”,江苏省“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示范镇”、连云港市“最具历史文化乡镇”、省、市“文明乡镇”等;是“醋圣”的故乡;也是清末武状元卞赓的故乡;现代中科院三院士汪德昭、汪德熙、程培津、科教界名人汪德耀的故乡也在板浦镇;文坛巨匠李汝珍寓居板浦写成不朽名著《镜花缘》。[1]

2014年,连云港市政府授权连云港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委会(南部拓展区指挥部)管理板浦镇

地名由来

板浦地名的由来与海有关。据说,这块新淤的滩地中间有一条南北向流淌的小河。煎盐的灶户为了便利东西交通,在河上架桥,低洼之处以“苍梧板”铺垫以利通行,因而人们把这个地方称为“板铺”。日久天长,由于濒临河流人海口,人们又把它叫“板浦”。[3]

唐代,板浦建镇,属淮安府管辖。唐垂拱元年(685年),官河开挖,板浦成为水陆枢纽。[3]

宋元明代,板浦镇隶属于淮安府。

清乾隆二十八年(公元1763年),划归海州直隶州辖管。[4]

民国元年(1912年),海州分治设东海、灌云二县,板浦为灌云县城所在地,

板浦镇(8张)

成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11月6日,板浦镇解放。因灌云县人民政府设于大伊山,板浦设区。

1950年,板浦区共管辖11个乡镇:德芳镇、新民镇、峙云镇、庆城镇、东北镇、泊阳乡、河西乡、玉蟾乡、西临乡、临海乡、西山乡。

1951年11月,经苏北人民政府行政公署批准,板浦区范围作了适当调整,将玉螗等三个乡划出归属同兴区。[5]

1958年,改为板浦公社,隶属于灌云县。

1962年10月,撤销板浦人民公社,建立板浦镇和东辛人民公社。板浦镇下设德芳、新民、南门三个居委会。后来,新民居委会的西大街北片划出成立北门居委会,板浦镇辖有四个居委会。

1976年11月,原东辛公社城北生产大队和新河生产大队的4个生产队划入板浦镇,成立板浦镇农副业直属队。

2009年,板浦划归海州区管辖。

孙juan(2014-11-1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