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建筑“讲述”青城故事——乌素图召

家乡区县: 呼和浩特市回民区

【老建筑“讲述”青城故事——乌素图召】

     老建筑是一个城市的地标,也是一个城市变迁的见证。对于呼和浩特这样一个拥有400多年历史的塞外名城来说,哪些老建筑在这个见证者的名单中呢?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要去寻访老建筑,听老建筑告诉你这个城市的故事。

      如果按照年龄来给老建筑排个序,那么乌素图召肯定排在第一位。乌素图召离呼和浩特有13公里,召在内蒙古西部地区指的是寺庙,乌素图是蒙古语,意思是有水的地方。在400多年以前,呼和浩特还被称为归化城的时候,乌素图召就已经建在这里了。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一位喇嘛来到乌素图村后面的山上修行。因为他的医术高明,周围的村民们经常找他看病。后来他就用为村民看病得来的布施,在公元1583年建了这几间寺庙,这也就是后来的乌素图召。

      因为当时人们信奉的是藏传佛教,加上统治者的大力提倡,藏传佛教从元代开始在内蒙古地区得到了大力的发展。

     我站的这个地方,就是乌素图召主寺庆缘寺的前殿。庆缘寺的建筑风格是典型的汉、藏、蒙三民族结合的构造。这是为什么?因为在300多年前,修建这座寺庙的人是两位蒙古族工匠。当时在呼和浩特生活的百姓几乎都是蒙古族。为了体现藏传佛教传入中国、传入内蒙古大草原这一寓意,寺庙就在建筑上融合了三民族的特点。

      汉式风格的顶、藏式风格的墙、再加上具有蒙古族特色的装饰,这就是乌素图召内整体的建筑风格。除此之外庆缘寺佛殿内的两幅由万历年间保留至今的壁画。更是清晰的向我们展示了400多年前呼和浩特当地百姓的生活状态。

      壁画的上面画有喇嘛教的菩萨和护法神、这些都是寺庙壁画中常见的图样,可大家注意看这些,下面有成群的羊,还有挥舞羊鞭放羊的人,这幅牧羊图应该是专属于内蒙古大草原的。本来壁画在古代就是人们对一个时期信仰和生活的记录,这两幅壁画就很好的说明了,当年在乌素图召附近生活的百姓,世世代代辛勤劳作的写照。

     400多年过去了,这些当初用天然颜料绘制的壁画,如今依然保持着鲜艳的色彩和清晰地线条。它的存在是对呼和浩特这座城市过往历史,最好的记录和见证。

      相传在200多年前四子王旗一位王爷的妻子生了重病,寻遍各地名医也没能治好。后来王爷带着妻子来到了乌素图召的法禧寺,在活佛悉心的医治下妻子的病治愈了。为了表示感谢王爷就花钱为法禧寺修葺了绿色的琉璃瓦顶。这也就意味着法禧寺和其它寺庙相比,等级高了一级。虽然这个传说我们没办法去验证它的真假,可至少这说明了当时乌素图召喇嘛活佛医术高明的事儿,已经传播到了呼和浩特以外的地方。

     400多年的时间,乌素图召出了8世活佛,那些没用过一根钉子的木质结构建筑,经过几百年的风吹雨打,依然保持着最原始的风貌。乌素图召,为这座城市的历史留下印记,也和这座城市相伴经历风雨。

家乡就是美~~(2014-11-1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