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岭因有着满山遍野的梅花而得名,古时称塞上、台岭、东峤、连溪山,相传西汉庾胜将军奉汉武帝令统率大军驻此以征战南越,庾将军岭下筑城,岭上建寨,且岭形似禀庾(粮仓)故又称庾岭、大庾岭,为五岭之一。
梅关是梅岭上粤赣交界的一个隘口,秦时在此设关,叫梅关。梅关是南岭上最重要的关隘之一,关上耸立的关楼,为北宋时筑。关楼拱门两面嵌石刻,北为“南粤雄关”,南为“岭南第一关”。
梅关古道始通于秦汉,是古代沟通中原与岭南的五条交通要道之一。现存的梅关古道约8公里,路面铺砌青石的鹅卵石,为唐开元四年(公元716年)张九龄奉诏所凿。
梅关、古驿道,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陈毅曾在梅关古道领导了三年游击战争,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梅岭三章》。现在,当年陈毅活动过的地方,已被开辟为旅游景点。
梅岭红梅有“南枝花落,北枝始开”的独特自然景观,又有“梅国”之美称。现北麓半山仍竖立清代“重来梅国”赭红石碑。
《梅岭三章》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