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管理
1、查苗补苗
保证全苗是获得高产的条件之一。但是往往由于种苗的选择或处理不当, 下种期不适,下种技术粗放,气候失调或病虫危害等等原因都会造成缺苗。所以, 必须做好查苗补苗工作。补苗时期:在萌芽基本结束,蔗苗长出3-5片真叶时, 发现缺株断行达50厘米以上的就要及时补苗。
补苗用种苗来源:
①用假植苗来补, 即在蔗沟两端或田边按下种量的5%多播一些蔗种,以备补苗之用。
②用预育苗来补;
③移密补稀;
④挖不留宿根的蔗蔸来补。补苗技术:挖苗带土,剪去半截叶片,浇足定根水。
2、间苗定苗
目的:拔除过多分蘖,减少养分消耗,使蔗株分布合理,生长健壮。
除蘖原则:可归纳为“五去五留”,即:去弱留强,去密留稀,去迟留早,去病留健,去浅留深。在操作上需要“稳”、“狠”相结合。“稳”就是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又留有余地。即根据甘蔗生长状况和水肥管理水平,确定每亩有效茎数。在这个基础上多留10-15%的苗, 同时大体上计算出每1米行长应留的苗数。狠”就是在确定了应留的苗数后,应坚决间掉多余的分蘖, 以免白白消耗养分,影响生长。
间苗时间:一般在分蘖末期到伸长初期结合大培土进行。
3、中耕、除草和培土
除草:
甘蔗在封行之前,杂草容易生长,消耗养分遮盖蔗苗, 所以要及时进行蔗田除草。一般结合中耕培土,以手工操作进行。 常用除草剂有“西马津”和“阿特拉津”等,每亩用200-250克兑水50-75 公斤在甘蔗出苗之前喷雾处理土面,效果不错,药效长达3-4个月,喷药1次就可解决苗期的杂草问题。
培土:
培土是甘蔗栽培上一项必须而又繁重的田间管理工作。一般要求进行三次。
小培土:在幼苗有6-7片真叶,出现分蘖时进行。培土高约3厘米有助于根系发育和促进早期分蘖的作用。
中培土:在分蘖盛期,蔗株开始封行时进行。培土高约6厘米,有促进生长的作用。
大培土:在伸长初期进行,培土高度20-30厘米。
作用:
①让基部节与土壤接触,诱发新根长出,形成更加庞大的根系,增强吸收能力, 促使地上部分迅速伸长;
②抑止后期分蘖的发生和防止倒伏。注意事项:将基部脚叶打掉, 使根点与土壤接触。培土还能起到中耕、除草的作用,并结合施追肥进行。
4、灌溉和排水
甘蔗的需水规律:甘蔗一生需水量大但不耐涝,总的需水趋势是“两头少,中间多”。即萌芽期、分蘖期和成熟期需水量少,伸长期需水量大。 因此蔗田应分别保持“润--湿--润”状态。云南气候是冬春干旱,夏秋多雨。所以在甘蔗生长前期,需水量虽少, 但应加强灌溉。伸长期时逢雨季,一般不需灌溉。云南有80%多的蔗地没有灌溉条件。甘蔗不耐涝,蔗田积水会引起烂根,需及时排水。 甘蔗灌溉
5、剥叶和防倒
剥叶:随着蔗茎的伸长,基部叶片自下而上逐渐枯黄,在甘蔗生长后期打去枯黄脚叶,有增产、促熟、增糖的作用。在湿热蔗区, 剥叶可以降低田间湿度减少气根和侧芽萌发对养分的消耗,减轻鼠害和病虫危害。不打脚叶的情况:由于打脚叶增加了蔗田的通透性,土壤水肥蒸发量大。 所以干旱地不宜打脚叶,以利保水防旱;留种田不宜打脚叶,保证蔗芽不受损伤。
6病虫防治编辑
病害防治
甘蔗最大的威胁来自于甘蔗病害。病害一经发生,即使用药剂防治,收效亦不理想,因病原入侵组织内部,致使甘蔗首先在生理上、组织上和形态上发生病理变化,然后才表现各种病症,而大多数杀菌剂无法进入甘蔗组织内部发挥作用。因此,甘蔗病害的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旨在消除一切有利于病原生长、发育、繁殖、传播、致病等因素,用生物、物理、化学、机械的方法防治病害,使甘蔗病害受到最大限度的控制。 凤梨病
发病症状:
凤梨病属真菌性病害,主要侵染甘蔗种苗,使其不能萌发而造成严重损失。由留存在土壤中的病菌或感病种苗及其他感病寄主传播。经种苗两端切口侵入,之后在薄壁组织间迅速蔓延。感病初期种苗切口呈红色,并散发凤梨香味,继而中心薄壁组织被破坏,其内部变空,呈黑色。轻度感病,虽可萌发生长,但生长势弱,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植株死亡。低温、高湿,长期阴雨天气或过于干旱等不利于蔗苗萌发的因素,均可诱使本病发生。 甘蔗凤梨病
防治方法:
1、选种抗病品种:如粤糖64-395、华南56-12等;
2、选苗:选用无病健壮蔗苗、梢头苗等作种;
3、掌握下种适期,冬植、早春植蔗采用地膜覆盖;
4、种苗消毒、浸种处理:用50%多菌灵或托布津各1000倍液浸种10分钟;或将种苗剥荚后用2%石灰水浸种12-24小时,或用清水浸种1-2天。
5、秋植采种及早春收砍宿根容易发生凤梨病引起败蔸,用2%石灰水或多菌灵、托布津1000倍液喷淋蔗桩
6、实行水旱轮作。
赤腐病
发病症状:
赤腐病属于真菌性病害。主要为害蔗茎及叶片中脉。被害茎早期外表无任何症状,茎纵剖时,可见蔗肉红色,中部夹杂与蔗茎垂直的白色圆形或长形斑块,发出淀粉发酵的酸味,受害蔗叶中脉初期呈鲜红色小点,迅速扩展为纺锤形,叶中央枯死成灰白色或秆黄色,边缘呈暗红色。病菌适宜生长温度为27℃。通过螟害孔、生长裂缝等入侵。 甘蔗赤腐病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
2、在52°C温水中加50%苯莱特1500倍悬浮液浸种20-30分钟,或用52°C温水浸后再浸入0.2%-0.3%有机汞剂中2-3分钟;
3、及时消灭螟虫;
4、甘蔗收获后,及时将病株、病叶烧毁。
黑穗病
发病症状:
黑穗病属真菌性病害。以蔗茎顶端部生长出一条黑色鞭状物(黑穗)为明显特征,其黑穗短者笔直,长者或卷曲或弯曲,无分枝。感病蔗种萌发较早,蔗株生长纤弱。叶片狭长,色淡绿,节间短。宿根蔗、分蘖茎和干旱、瘦瘠而管理差的蔗田发病较多。高温高湿,雨季或蔗田积水,旱后较多雨等,为本病发生的有利条件。传播媒介主要是气流。 甘蔗黑穗病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
2、种苗消毒:用0.5%甲氧乙氯汞浸种5分钟,或用50-52°C温水浸种20分钟;
3、适当多施磷钾肥料以促使甘蔗早生快发;
4、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并集中烧毁;
5、实行轮作,发病区不留宿根;
6、不在发病区采苗。
白叶病、崁纹病、叶枯病等。只要得了病,不管是什么病,一律无药可医,只能整株拔除,烧掉,再好好祷告,祈盼不会传染开来,这就需要勤快巡查,早期发现,迅速扑灭。而更好的防治方法是育成抗病品种,不怕病害来袭。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