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情调

家乡区县: 亳州市涡阳县

梆剧

该剧是县境主要剧种,何时传入不详。解放前,由私人组织小戏班演出。本世纪30年代,县境著名演员丁根,店集临湖北丁营人。二红脸、唱、做、念、打俱佳,口齿伶俐,吐字清晰。后因嗓子坏,改演丑角。杨马,义门人,嗓门豪壮宏亮,文、武功底厚实。40年代后,县境多战事,该剧团演员先后逃离。1952年冬,从界首县调来一批演员,梆剧才能在县延续和发展。1955年,为培养青年演员,县文化部门邀请演员来县授戏,并送部分青年到戏校进修。之后,县创办艺校。1960年,该校有23名梆剧演员毕业,“文革”中,禁演传统节目,道具服装被毁,梆剧衰落,演员改行。1977年,培养青少年演员40名,梆剧才重新得以发展。80年代起,绝大部分青年演员嫌戏曲情节进展缓慢,喜爱电影、流行歌曲、轻音乐,梆剧渐被冷落,很少在县城演出。农村演出的场次也比以往减少。

梆剧演出节目有《梁山伯与祝英台》、《小二黑结婚》、《罗汉钱》、《陈妙常追舟》、《西厢记》、《红楼梦》、《游西湖》、《画皮》、《双贵图》、《张乐行》、《穆桂英下山》等。

泗州戏

该戏为县内主要剧种之一,流入县境时间不详。1956年前,县境没有专业泗州戏演员。1958年,从蚌埠调入4名演员,辅导和培养演员。1959年成立县泗州剧团。1960年,因经费困难,专业演员下放至区。此后,泗州戏仅在民间流传,很少组织专场演出。

泗州戏演出节目有《王汉喜借粮》、《双下山》、《一文钱》等。

大鼓

解放前,大鼓名演员为张胖子,演唱“大红袍”等。1980年统计,县内有120人,会唱传统节目20余篇,各演出百余场。较有影响的鼓书艺人张志云、袁立廷、梅云龙等,出席过地区会演,曾获优秀演出奖。

琴书

1980年统计,县内琴书演员25人,会演传统剧目《张庭秀私访》、《三俊图》、《水浒传》等,及现代节目《平原枪声》、《破晓记》、《红色娘子军》等。主要琴书演员有刘兴华、任成美、丁广欣等。

坠子

坠子解放前有名演员马志贤。1980年统计,县内有演员18人。演唱传统节目有《再生缘》、《哞牛阵》、《十把穿金扇》等,及现代节目《革命烈火》、《野火春风斗古城》等。丁翠屏演唱《银簪记》,曾参加地区会演,并获优秀演出奖。[15]

评词

解放前,评词演员以唐先生(外号黄鼠狼)、刘亚洲较有名气。1980年统计,县内有演员20人。演出传统评书《三侠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及现代节目《破晓记》、《徐秋影案件》等。主要评书演员有李中信、张在民、马伯良等。

陌影(2014-11-1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