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村马场秋梨即洛阳梨,是沙河市久负盛名的特产,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栽培历史。
马场,顾名思义是养马的牧场,为什么又产梨呢?相传,明朝末年,崇祯皇帝有个常随官叫王承恩,是邢台人,在大沙河北岸洛阳村西一带给皇帝牧养御马,秋天,他从牧场附近摘了几个甜美异常的梨子,献给了崇祯皇帝,皇帝尝后赞叹不已,说道:“奇果誉天下,无过马场梨”。从此,马场梨就成了专供皇帝享用的贡品。至今马场梨不仅誉满神州,而且畅销世界各地。
马场秋梨的盛名之所以经久不衰,这主要是有它的独特之处,其果含糖量高,果肉清香甜脆,茬口细嫩雪白,果汁多,氧化缓慢,果茬任凭在室内或阳光下晾晒,久不变色,果柄坚固,质细皮薄,只要把果柄劈开,两手一拉,即可把梨分成两半,再一劈,就能掰成四半,这更是其独特之处,据果农谈,此梨贮存直至第二年麦前,仍品质不变,风味不杂,是其它梨所无与伦比的。
据分析,马场梨除含有较高的糖分外,还含有蛋白质、脂肪、果酸以及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具有滋补身体、止咳平喘、清热祛寒等医疗功效,与其它药物配合,是一种止咳效果明显的土验方。
洛阳梨树栽培历史悠久,大约在公元1470年,洛阳村西就已发展成大片果园。据县志记载,清道光二十一年,沙河知县鲁杰春游观洛阳梨花,曾赋诗:“梨花本数洛阳(河南洛阳)芳,马场居然号洛阳,一路香风三十里,也应载酒洗春妆。”可见当年此地梨树之盛况。目前以东户乡为主已发展梨树一万多株,年产量一百万斤左右。马场秋梨更是各种梨中的佼佼者,马场梨面积二百亩,约三千株,年产量两万多斤。随着人民生活的不断提高,对优质水果需求量日益增大,马场秋梨远远供不应求。为大搞果树生产,提供了丰富的土地资源。马场秋梨的发展前景广阔,它那鲜亮美观的果型,琼浆玉液般的果汁,将吸引着更多的海内外游人和客商。
1、寻秋梨:秋梨应该长得丑
2、从外表看,秋梨为圆形,不像鸭梨、雪花梨那么尖,秋梨绿中带黄,鸭梨、雪花梨为黄色,黑梨则是棕色。秋梨的外表不光滑,摸起来手感较粗糙,周身长着黑色小斑点。秋梨生吃没鸭梨、雪花梨汁多,肉质也不细腻;一般的秋梨比黑梨个大,但比雪花梨个小。
3、护梨 :,“邢沙梨区”位于七里河沿岸,原属邢台沙河两县地域,以洛阳村、悟思村为集中栽培。沿季节河流域的20余个村庄受雨水、流沙覆盖的地带,因常年季节性淹泡,种粮往往绝收,梨树既耐涝、又耐沙瘠,于是成为全区“既保家,又发家”的选择。“那时的秋梨区,成片成片地长。”邢台地域的秋梨属晚熟品种,秋后采收时,果实风味并未达到顶峰,其生理成熟期一直延迟到次年春季。储存到开春后的秋梨,已从下树时的青歪丑样转变成皮色鲜黄、色泽美观,果肉细脆、结构细密,不含沙粒,甘脆爽口。“在‘邢沙梨区’,‘马场秋梨’品质最好,一度成为进献皇帝的贡品。”“秋梨是个具有本地特色的优质果种,对秋梨资源尽速保护繁育,严防绝种!”本地秋梨共有3个品系,其中有一种大果型秋梨,外观美,果肉质厚,果核小,应重点保护。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