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海关旧址(二)

家乡区县: 广州市白云区

历史背景

1684年(清康熙二十三年)清政府开放海禁,设粤(在广州)、闽(在厦门)、江(在云台山,今连云港附近)、浙(在宁波)四个海关。1757年(乾隆二十二年)关闭厦门、云台山、宁波三个海关,仅留广州一口对外贸易,粤海关遂居重要地位。清朝皇帝派遣“监督”管理粤海关事务,以满族亲贵充任,具有与总督、巡抚平行而班次略后的官阶。鸦片战争前,粤海关并不直接管理来粤贸易的外国商人,而是通过特许商行粤海关旧址保护碑

——十三行进行管理。鸦片战争后,十三行垄断对外贸易的制度被废除,粤海关开始直接插手外贸管理。第二次鸦片战争时,英国攫取了中国海关管理权。1859年(咸丰九年)10月,海关总税务司英国人李泰国攫夺粤海关行政权,从此粤海关一直为帝国主义所把持,直到广州解放。[2]

3历史沿革

粤海关设立于公元1685年(清康熙二十四年),是中国最早设立的海关之一,公元1860年(咸丰十年)粤海关税务司在该建筑关址正式建立公署。原楼于l913年拆除,公元1914年(民国三年)粤海关大楼工程在现址奠基,由英国建筑师戴卫德·迪克(David Dick)设计,仿照欧洲古典建筑形式设计,华昌工程公司承建,于1916年5月竣工。1925年4月建筑照片送“美国建筑技术赛会”陈列展出。2006年9月12日,广州海关办公地点正式撤出已经使用了91年的粤海关大楼,迁往天河修复前的粤海关大门上方的“广州海关”四字区珠江新城。海关总署于2007年2月批复,原广州海关的“大钟楼”将建设为中国海关博物馆分馆。2007年8月完成恢复其旧貌,保养维护工程。海关博物馆则在同年12月28日布置完成并适时对公众开放。

相关信息

粤海关旧址的大钟每隔15分钟响一次音乐,上世纪80年代后期,考虑到大钟报时声和钟声会影响周围居民休息,海关应市民要求最终还是停止了钟声和音乐报时。楼顶机械大钟近年,由于大钟运行时间太长及零部件磨损严重,导致大钟时间出现较大误差,为此曾对大钟进行过两次维修以恢复大钟走时的准确性。

曾荣(2014-11-1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