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芒砀山(一)

家乡区县: 睢阳区

芒砀山位于豫、皖、苏、鲁四省结合部的河南省永城市芒山镇,有“仙女峰”之称。
芒砀山因汉高祖刘邦斩蛇起义而闻名于世,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亦埋葬于此;孔夫子在此避雨讲学留下了夫子崖、夫子山等景观;西汉梁王墓群星罗棋布,传承千年的芒砀山古庙会每年在此上演。
芒砀山是豫东集山水、人文、民俗为一体的汉文化旅游胜地,景区面积十四平方公里,2002年被纳入河南省“三点一线”的黄金旅游带,2006年9月,景区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2009年被列入河南省文明旅游风景区,被中华文化发展促进会授于“中国国际最具发展潜力的旅游景区”。

芒砀山坐落在永城市芒山镇,位于豫、鲁、苏、皖四省结合部,与西安、洛阳、郑州、开封、徐州、连云港六大旅游城市一脉相连。东距徐州观音机场约80公里,西距商丘机场约90公里。310国道、永砀公路、商徐公路贯穿其间,连霍高速公路与济祁高速公路“十”字相汇并设芒砀山站,徐兰客运专线在芒山镇设永城北站。

地质地貌

由河南省地质十一队在徐山所采花岗斑岩样品,经地质矿产部宜昌地质研究所用“全岩法”测定,芒砀山区的形成属燕山中晚期,距今0.8—1.37亿年。芒砀山主要由石灰岩、细晶岩等构成。芒砀山主峰从山顶到山前平地依次分布淡石土、灰石土、褐土性土、潮褐土、淤土。
芒砀群山为剥蚀残丘地貌,共有大小山丘20余座。芒砀山主峰居中,海拔高度156.8米。其中保安山、立山南峙,僖山东耸,黄土山、铁角山、夫子山、陶山西立,磨山、马山、徐山、周山、王山、鱼山等在北部逶迤棋布。

自然环境

芒砀山区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4.34℃,年平均降雨量为871.3毫米,雨量充沛,气温适中。碱河、王引河穿境而过。
据历史学家考证,古代的芒砀山地区是一片泽国,薛湖、滦湖南绕,丰西泽、沛泽北环,西边是孟渚泽,东边有沙泽、余泽,砀水、获水、谷水、睢水、泡水等河流纵横其间,芒砀山周边全部是原始森林,郁郁葱葱,芒砀山也因此显得更为清秀与峻拔,也成为农业、渔业相对发达的地区,《水经注》记载“山有梁孝王墓,或(获)水又东,谷水注之。水上呈砀坡,坡中有香城,城在四水之中,承诸坡流散,为零水、澴水、清水也,即而成潭,谓之砀水。” 因距离黄河较近,历史上屡受其泛滥之害,黄河数次大决口,泥沙汹涌而下,最终将芒砀山周边的河流湖泊连同芒砀古城淤积于地下。

旅游

逶迤起伏的芒砀山是千里豫东平原上唯一的山群,占据茫茫豫东平原制高点,素有“仙女峰”之美称。平地突起,如蛟龙腾跃,虽不高峻,然孤峰鹤立,尤显峭拔,是进入中原的天然屏障,因此自古即兵家必争之地,贵族也视为风水宝地。历史悠久,遗迹彼丰。尤其是秦汉文化遗存,被誉为汉文化博物馆。芒砀山汉文化景区现对外开放的共四大景区:保安山王陵景区、汉兴源景区、夫子山景区、陈胜王陵景区。

保安山景区

位于芒砀山保安山中的西汉梁国王陵墓群,是芒砀山汉文化旅游景区的主要景点之一。这一墓群是我国乃至世界罕见的大型石室墓群。它斩山为廓,穿石为藏,结构复杂而又气势恢宏,宛如地下宫殿一般,其规模之大,品位之高是极为罕见的。供游客游览的有三处,即梁孝王王后陵,梁孝王刘武陵,梁共王陵。其中规模最大的是梁孝王王后陵,其规模是北京十三陵定陵的两倍之多。
1、梁孝王王后陵:
梁孝王王后墓位于保安山北山头,地宫东西全长210.5米,最宽处72.6米,地宫内总面积1600多平方米,总容积6500多立方米,是由2条墓道、3条甬道、两个主室、三十四侧室等部分构成的庞大地下宫殿群,其年代早于北京十三陵1300年之久,其规模大于北京明定陵两倍之多,被中外考古界称为“天下石室第一陵”。其内部结构是按照汉代王室宫殿的布局而建造的。由前庭、车马室、甬道、客厅、卧室、回廊、冰窖、马厩、兵器库、壁橱、粮库、前庭、后室、洗浴室、厕所、疱厨及隧道、排水系统等构成。
该地宫有四大特点:一是室内有中国最早使用、雕刻精美的石制座便器,与今日的冲水马桶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比现代的冲水马桶早2000多年。二是有贮藏食物的冰窖,相当于现代人用的电冰箱。三是有一线天奇妙景观。站在李王后塑像旁,向东望去,可见一线天,其设计精妙,堪称一绝。四是在梁孝王陵和王后陵之间有一条地下通道,名曰“相思道”,是梁孝王和王后灵魂幽会的通道,可惜的是未及完工,王后就驾鹤西去,留下了千古遗恨。
李王后陵以其庞大的规模及非凡的价值,被誉为“天下石室第一陵”。 该陵墓群1996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梁孝王刘武陵:

这座陵墓由墓道、甬道、主室、角室、回廊及排水系统组成,是中国西汉早期“凿山为室”的横穴大型石崖墓,系人工在坚硬的崖石中开凿而成,全长96米,最宽处32米,面积约700平方米。墓道口为“U”形,上部用梯形石板扣压,极其坚固,至今保存完好。许多建筑专家参观后惊叹不已,认为可以改写中国建筑史,其设计理念仍值得现代建筑工程借鉴。(因为史学界认为拱顶建筑应是汉武帝通西域后,从西域传来。但是汉武帝即位是在前140年,而梁孝王去世是在前144年,比以前认识的年代早了很长时间)东汉末年被曹操引兵伐冢,掘墓破棺,盗走了全部珍宝,得金银72船,养兵三年,奠定了曹操争雄天下的经济基础。

梁共王陵

保安山景区最精致的墓是梁共王陵,于1986年发现,1987年发掘,1991年发掘竣工,被评为“1991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属于大型崖洞墓,它座东面西,系人工在坚硬的岩石中开凿而成,整个地宫由墓道、甬道、主室、耳室、巷道及排水系统组成,长约70余米,总面积383平方米,经专家考证,该陵的主人为梁孝王刘武的长子梁共王刘买,距今已2100多年。刘买是梁孝王刘武的大儿子,继位为梁王,史称梁共王。该地宫出土了一件轰动全国考古、美术等学术界的国宝级文物——四神云气图彩绘壁画。壁画以青龙、白虎、朱雀为主题图的四神云气图,配以缭绕的云气和绶带穿壁加以装饰,历经二千多年仍色彩艳丽,被专家学者评价为“敦煌前之敦煌”、“敦煌外之敦煌”。虽然这座地宫遭多次盗掘,但在墓道塞石的下边还侥幸保存下来钱窖一座,出土汉代“半两”铜钱225万枚,重5.5吨。出土鎏金车马饰物一万余件,骑兵俑和待女俑40多件,这些,为汉文化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出土的壁画、金缕玉衣、骑兵俑、精美玉器等众多文物,实属稀世珍品,艺术瑰宝,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研价值。

汉兴源景区

汉兴园是为纪念汉高祖刘邦斩蛇起义开创400余年大汉王朝功绩而建的一处旅游景点,汉高祖刘邦在此斩蛇起义后成就大汉四百年帝业留下的众多遗迹,如汉高祖庙、斩蛇碑,御龙泉、紫气岩、皇藏峪、赤帝峰等,集中展示刘邦反秦起义、建立大汉王朝的历史功绩。系统展示汉室江山400余年的辉煌历史以及汉朝历代帝王在各自历史舞台上的是非功过。反映大汉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农耕等对推动历史进步的辉煌成果。汉兴园是一处仿古建筑群,分为广场、牌坊、门厅殿、斩蛇宫、碑亭及东西厢房、线刻碑廊、后大殿等部分组成。
汉兴源中最令人叹为观止的就是高祖斩蛇碑,为1982年第三次立碑,1983年3月份,一驾驶员夜间行路,发现石碑上出现一人的影像,后人竟向观看。尽管众说纷纭,但谁也否认不了这块石碑上出现的“天下奇观”,每当夜幕降临,灯光直射碑体,两米多高的石碑突忽不见,只见一尊金灿灿的帝王形象,分明欲向你走来,他头戴皇冠,身穿龙袍,腰束玉带,足登高靴,一手捋黑色胡须,一手按贴身宝剑,极富立体感,恰似画中人,如同当年戎马征战的刘邦再现。中央电视台《走进科学》《走遍中国》《发现之旅》、中国旅游卫视、凤凰卫视中文台、福建电视台、湖南电视台、台湾中天等多家电视台前来对其解密,但至今无解。

陈胜园景区

陈胜园景区是大泽英雄陈胜的魂归之处。在长达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历史长河中,每一次改朝换代,总是源于农民起义。因为人民大众的意志总在决定着历史的走向。本景点作为历史唯物主义教育基地,选取了中国两千多年来封建社会20次声势浩大、影响深远的农民起义事件,以史实资料为基础,以线刻石碑为载体,为大家展现了众多扼腕而叹的故事 。如陈胜、张角、黄巢、朱元璋、李自成、洪秀全等,这些令封建帝王闻风丧胆的名字,这些从泥土与市井中走出的草莽英雄,将在这里聚会。他们的功过与得失、对当时及后世的影响将在此让世人评说。
陈胜园景区由门阙、山门、前殿、主殿、石碑、墓冢及东西厢房组成。陈胜墓地现存石券墓冢一座,高5米,周长约200米,周围用青石围券。墓前立石碑一通,上刻郭沫若手书“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之墓”。

夫子山景区

夫子山景区位于芒砀山西部,是为纪念孔子周游列国在此避雨而得名。此山虽不大,但它是全国唯一用“夫子”命名的山体。山因人名,自古以来,到夫子山访古探秘的人络绎不绝,留下了许多著名的诗篇和传奇的故事。夫子山景区的主要景点有文庙、观音阁、夫子避雨处、郭塔及两座汉墓等。
夫子避雨处位于芒砀山主峰西南夫子山南坡,为一天然悬崖,下有半覆锅状石室,进深6.5米,宽20米,最高处约4米。传说春秋末年孔子率弟子周游列国去曹适宋,途径芒砀山,天降大雨,孔子师徒在此避雨。为纪念孔子,后人雕孔子石像一尊置于石室内,石像面南拱手屈膝盘坐,现面部已残。洞外石刻甚多,现石室东侧仅存明代残碑二通,碑文字迹模糊,为明万历年间所立。夫子崖前有晒书台,传说孔子带弟子在此处避雨,雨过天晴,在此台上晒书,故名晒书台。当地人说此台晚上不下露水,晒粮可以过夜。
文庙亦称夫子庙。据史料记载此庙始建于宋代,明末曾遭兵焚,康熙十三年(1674年)、三十年、咸丰十年(1860年)和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数次对文庙进行重。文庙坐北面南,由大成殿、东西配房和大成门组成。”院内两株古柏和三通石碑分立两边。一为康熙二十八年孔子六十七代孙袭封衍圣公孔毓圻撰文的《夫子庙碑记》,一为康熙三十年县令周正纪撰文的《夫子崖碑记》和乾隆十五年(1750年)孔子第七十一代孙孔昭焕撰文的《勒石碑记》,西边的柏树斜倚石碑,形成了“柏抱碑”的景观,观音阁位于孔子避雨处前,夫子庙西侧,为一楼阁式建筑。观音阁面阔2间,室内地面高出室外1米余,面南辟一门,里面有观音、文殊和普贤雕像。观音阁前现存有三通石碑,
夫子崖东60余米有三座清代佛塔,互呈三角而立,统称郭塔,两座石塔分列于前,一座砖塔在北约10米居中。砖塔通高10米许,系仿楼阁式建筑。东石塔高约7米,五层八角形密檐式,座高1·2米,直径2米。塔座之上五层,由五个抹角八棱石鼓和五个抹角八边形石盘问压而成。西石塔高6米,石瓶为刹。结构和东石塔相似。舞、食汉宴”的汉代礼仪体验,有为即将上小学的幼童提供“开笔礼”;为即将步入青少年的学生举行告别童年的“成童礼”;为高中和大学生行象征成熟的“成人礼”;为新人成婚举行“汉婚礼”;为游客、团体、学校举行“汉宴礼”;为老年人举行的弘扬孝道的敬老礼。景区每周末和法定假日还推出了大型情景剧“梁王迎宾”,游客可以在这里穿汉服,学汉礼,进行射箭、推环、投壶等一系列汉文化体验活动,深受游客好评,得到了河南省礼仪文化发展促进会的充分认可。

小坤哥的救赎(2014-11-1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