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家乡——连云港-赣榆

家乡区县: 连云港市赣榆县

赣榆是是全国首批沿海对外开放县,位于江苏省东北部,海州湾畔,东临黄海,西接沂蒙,北通青岛,南襟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连云港,隔海与日本、朝鲜半岛相望,有“黄海明珠”之美名,是江苏的北大门。中心地理坐标东经119°18',北纬 34° 50'。全县面积1402.5平方公里,耕地6.87万公顷;下辖18个镇、424个行政村,人口109.9万。境内有山、有海、有平原,面积各占三分之一,素以“享山川之饶,受渔盐之利”的福地为人称道。

赣榆历史文化灿烂丰厚,山海风光秀美奇特,人文荟萃,秦代即建制为县,是中国东渡日本第一位使者秦代方士徐福的故里;孔子及其高足子贡曾印屐夹谷山,成就了历史上著名的齐鲁夹谷之会;秦始皇两度莅境,鞭石成桥登秦山岛;千古东渡第一使者——秦代方士徐福从这里浮海东去;宋代科学家沈括登赣榆之山,东望大海,观“天地日月之游动出没”;吴楚文化和齐鲁文化的交汇重合,积淀了厚重的历史文化又不乏灵光秀气,海州湾旅游度假区被誉为“江苏北戴河”,全国唯一一座以“抗日”命名的烈士陵园一一抗日山烈士陵园,已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景区。

赣榆县依山傍海,素以“享山川之饶,受渔盐之利”而得天独厚,属暖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62.5公里的黄金海岸,7000平方公里的海州湾渔场,盛产黄鱼、梭子蟹、东方对虾、紫菜、贝类等30多种海鲜珍品,中外合资、个体私营兴办的海产品育苗、养殖、加工企业配套成龙,优势互补。赣榆县是全国水产品生产先进县和江苏省科技兴海示范县,是全国商品粮油基地县和江苏省杂果生产基地,水稻、小麦年总产50万吨,花生、蚕桑、果品、茶叶、蔬菜等已形成规模优势,拥有全国著名的“芦笋之乡”、“板栗之乡”、“苗木之乡”、“泥鳅之乡”、“鹌鹑之乡”。地下有50亿立方米花岗石(储量居全省首位),1亿立方米雪花白大理石,2.7亿立方米优质黄砂,以及蛇纹石、白云石、石英石、瓷石、陶土、优质矿泉水等30多种矿藏,极具开发潜力;工业门类齐全,已形成石油化工、生物化工、机械制造、纺织服装、煤炭建材、食品加工等十大工业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赣榆县已建成对虾、紫菜、芦笋、草柳编织等10大出口创汇基地,与日本、韩国、美国、香港、台湾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济技术协作关系,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在赣榆投资兴办了400多个合作项目。全县有13大类100多个产品出口,年出口创汇2000多万美元。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规划建设了省级赣榆经济开发区、省级海洋经济开发区、海州湾生物科技园、柘汪临港产业区等沿海摆布的四大园区,构建起沿海百里工业长廊。坚持以优惠的政策、优良的环境、优质的服务,做到“尊商、爱商、安商、富商”,实现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赣榆,这颗璀璨的黄海明珠,以其灿烂而丰富的历史文化,富饶而独特的物产资源,优惠而宽松的投资环境,热情而诚信的百万人民,营造出发展的勃勃商机,创造着文明美好的未来。

[编辑本段]
历史沿革
赣榆县历史悠久。虞夏时地属东夷;殷商时地属人(夷)方;西周、春秋时为莒

中国航海先驱:赣榆徐福
中国航海先驱:赣榆徐福
国、祝其国、郯国境域;战国时,先后归越、楚、齐领地。秦时置赣榆县,治于盐仓城,属琅琊郡。西汉时,赣榆县境内形成赣榆及祝其、利城三县,分属琅琊、东海二郡。公元元年,汉平帝刘衍封大司徒马宫为扶德侯,置国于赣榆,赣榆县移治郁洲(今连云港市北云台山)。公元198年,曹操废赣榆县,升利城县为郡。公元280年,西晋复赣榆县,移治艾不城,后复移治郁洲。南北朝时,赣榆兴废多变。公元470年,南朝刘宋置青、冀二州治于赣榆县(郁洲)。公元530年,梁置怀仁县,隶于北青州。公元549年,东魏分置郡县,置义塘郡治黄郭戍,领义塘、归义、怀仁三县;置东海郡,治赣榆(郁洲),领赣榆、安流、广饶、下密四县;置武陵郡治洛要(今沙河镇城子村),领洛要、上鲜二县。公元583年,隋废武陵、义塘二郡及上鲜、洛要、义塘、归义四县,以怀仁县隶于海州。自此,隋、唐、宋,赣榆均称怀仁县,隶于海州。公元1167年,金改怀仁县为赣榆,此后从元、明、清直至中华民国,均称赣榆县。先后隶于淮安府海州、江苏省徐海道。抗日战争至解放战争时期,赣榆先后隶属山东省战时工作委员会、滨海专署。

民国元年(1912)废直隶州,赣榆县属江苏省,民国23年(1935)属东海专署。民国28年(1940)侵华日军置赣榆县伪政府隶伪淮海特别区(后改为省)。民国29年(1941)11月30日,赣榆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隶山东省滨海专署。次年1月,国民党赣榆县政府流亡外地,不久解体,民国33(1945)年12月在新浦重新成立。民国34年1月,割赣榆、莒南、日照3县边区置芦山县。9月,日本投降,伪县政府解体;赣榆县抗日民主政府进驻青口镇,自此作为县治;芦山县撤消,属区归还原建制。11月26日,赣榆县改名竹庭县。民国36(1948)年2月,国民党赣榆县政府移驻墩尚镇,次年6月14日流亡新浦,11月7日解体。

1950年10月,竹庭县复名为赣榆县,隶于临沂专署。1953年1月,赣榆县由山东省划归江苏省,隶于徐州专署;1983年3月,江苏省撤销各专区,实行市管县体制,赣榆县划归连云港市。

[编辑本段]
行政区划
全县辖18个镇、2个省级开发区,424个行政村,109.9万人口,47万劳动力,87万亩耕地,总面积1427平方公里,境内沿海、平原、山区各占三分之一。赣榆县所辖18个镇:青口镇、柘汪镇、石桥镇、金山镇、黑林镇、厉庄镇、海头镇、塔山镇、赣马镇、班庄镇、城头镇、门河镇、城西镇、欢墩镇、宋庄镇、沙河镇、墩尚镇、罗阳镇;省赣榆经济开发区、省赣榆海洋经济开发区、1个园艺场(沙河子园艺场),1个盐场(青口盐场)。县城在青口镇。

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
人口构成

2005年末,全县总人口107.69万人,比上年末净增0.60万人,增长0.56%;其中男性人口56.16万人,女性人口51.53万人;非农业人口45.59万人,增加0.62万人。全年人口出生率13.71‰,死亡率6.44‰,人口自然增长率7.27‰。

2006年末,全县总人口108.18万人,增长0.46%,其中,男性人口56.35万人,女性人口51.83万人。人口出生率11.34‰,死亡率6.92‰,人口自然增长率4.42‰。

年末在岗职工3.49万人,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3612元,较上年增加2181元,增长19.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602元,较上年增加424元,增长10.2%。

全年新增企业养老保险参保3650人,发放养老金6500万元,社会化发放率100%;提供就业岗位10120个,新增城镇就业人员5265人,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736人。继续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新增农村低保2283人,城市低保208人,发放低保金1295万元。改扩建4所敬老院,2729名五保户纳入供养范围。

[编辑本段]
赣榆新城
赣榆县新城区位于青口老县城东部,规划面积14

赣榆新城区
赣榆新城区
平方公里,呈现“一核、一港、四片区、十字发展”框架结构。计划用5年时间,突出滨海特色,引入环城水系,兴建绕田环城公园,整治美化沿海大堤,重点发展青口渔港,以港兴城,以城促港,建成容纳10万人的现代化滨海新城,着力构建产业配套、行政办公、商业休闲、滨海居住为一体的综合城区,构建蓝色生态之岛,充分展现功能完善的城市组团、溢彩流光的海岸新城、独具风情的海滨居住区崭新风采。

赣榆新城维多利亚商业街
赣榆新城维多利亚商业街
近年来,我县全面策应全市“一体两翼、一心三极”发展方略,紧紧围绕跨越崛起苏鲁边界的国际化海滨工业城市这个目标,坚持规划指引,集聚全县力量,迅速掀起科学建设生态海滨城市新高潮。共完成投资32亿元,快速推进14条道路工程,全面拉开总长达30公里的新城区“六横八纵”路网框架;燃气、自来水、雨污排等综合管道按照道路建设进度配套实施。创联大厦、金玉大厦、疾控中心等标志性建筑交付使用,部分机关单位率先搬入办公。占地20万平方米的市民广场、占地15万平方米的体育公园和青龙河、环城水系景观带等重点工程同步推进,在建5个小区72栋楼,竣工30万平方米,已形成6平方公里新城核心区。

仲康(2014-11-1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