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无忌(?-前243年),魏昭王少子,安釐王的异母弟,战国时期魏国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因安釐王元年(公元前276年)被封于信陵(今河南省商丘市宁陵县),所以后世皆称其为信陵君,与春申君黄歇、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并称战国四君子。
魏无忌处于魏国走向衰落之时,他效仿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的辅政方法,延揽食客,养士数千人,自成势力。他礼贤下士、急人之困,曾在军事上两度击败秦军,分别挽救了赵国和魏国危局。但屡遭魏安釐王猜忌而未能予以重任。公元前243年信陵君因伤于酒色而死,十八年后魏国被秦所灭。
人物生平
广招门客
前277年,魏无忌的父亲魏昭王去世,魏无忌的哥哥魏圉继承魏国王位,是为魏安釐王,翌年把其弟魏无忌封於信陵(今河南宁陵),因而称为信陵君。
当时范睢从魏国逃亡到了秦国当宰相,因怨恨魏国的国相魏齐,多次怂恿秦昭王攻打魏国,秦军包围了大梁,击败魏国驻扎在华阳的军队,迫使芒卯战败而逃。魏王和魏无忌为此十分忧虑。
魏无忌为人仁爱宽厚,礼贤下士,士人因而争相前往归附于他,最高峰时门下曾有三千食客。所以当时的魏无忌威名远扬,各诸侯国连续十多年都不敢动兵侵犯魏国。
有一次,魏无忌正跟魏王下棋,而北边边境传来警报,说“赵国发兵进犯,将进入边境。”魏王立即放下棋子,就要召集大臣们商议对策。
魏无忌劝阻魏王说“:是赵王打猎罢了,不是进犯边境。”又接着跟魏王下棋,仿佛无事一般。可是魏王惊恐,全无心思下棋。又过了一会儿,又从北边传来消息说:“是赵王打猎,不是进犯边境。”魏王听后很惊讶,问道:“公子是怎样知道的?”魏无忌答道“:我的食客中有个人能深入底里探到赵王的秘密,赵王有什么行动,他就会立即报告我,我因此知道这件事。”从此以后,魏王因害怕魏无忌贤能,不敢任用其处理国事。
礼贤下士
当时魏国有个隐士,叫侯嬴,已经七十岁,因家贫,做着大梁夷门的守门小吏。魏无忌听说此人后,前往拜访,并想馈赠一份厚礼,但侯嬴不肯接受,说:“我几十年来修养品德,坚持操守,终不能因我看门贫困的缘故而接受公子的财礼。”魏无忌就大摆酒席,宴饮宾客。大家来齐坐定之后,公子就带着车马以及随从人员,空出车上的左位,亲自到东城门去迎接侯嬴。
侯嬴整理了一下破旧的衣帽,就径直上了车子坐在公子空出的尊贵座位上,丝毫没有谦让的意思,想借此观察一下魏无忌的态度。可是魏无忌手握马缰绳更加恭敬。侯嬴又对魏无忌说“:我有个朋友在街市的屠宰场,望能委屈一下公子的车马载我去拜访他。”魏无忌立即驾车前往街市,侯嬴下车去见他的朋友朱亥,他斜眯缝着眼观看公子,故意久久地站在那里,同他的朋友聊天,同时暗暗地观察公子脸色。魏无忌的面色更加和悦。
此时,酒席上魏国的将军、丞相、宗室大臣以及高朋贵宾坐满堂上,正等着魏无忌举杯开宴,街市上的人都看到魏无忌手握缰绳替侯嬴驾车。魏无忌的随从都暗地责骂侯嬴。侯嬴看到魏无忌面色始终不变,才告别了朋友上了车。
到家后,魏无忌领着侯嬴坐到上席,并向全体宾客恭敬地介绍侯侯嬴,满堂宾客都十分惊异,大家酒兴正浓时,魏无忌站起来,走到侯嬴面前举杯向他祝寿。
侯嬴趁机对公子说:“今天我为公子尽力也够了。我只是个城东门看门插关的人,可是公子委屈车马,亲自在大庭广众之中迎接我,我本不该再去拜访朋友,今天公子竟屈尊陪我拜访他。可我也想成就公子的名声,故意让公子车马久久地停在街市中,借拜访朋友来试探公子,结果公子愈加谦恭。街市上的人都认为我是小人,而认为公子是高尚的人,能礼贤下士啊!”在这次宴会散了后,侯嬴便成了魏无忌的上客。
侯嬴对魏无忌说“:我所拜访的屠夫朱亥,是贤能之士,只是人们都不了解他,所以隐没在屠夫中罢了。”魏无忌曾多次前往拜访朱亥,朱亥故意不回拜答谢,魏无忌觉得他是个怪人。
窃符救赵[10]
侯嬴见状便问他“:公子是怕死吗?为什么而哭?”公子答道“:晋鄙是魏国勇猛强悍、富有经验的老将,我去他那里恐怕他不会听从命令,必定要杀死他,因此我难过得哭了,哪里是怕死呢?”于是魏无忌去请朱亥一同前往。
朱亥笑着说“:我不过是市场上挥刀杀牲的屠夫,可是公子竟多次登门问候我,我之所以不回答报酬您,是因为我觉得小礼小节无甚大用。如今公子有了急难,这就是我为您杀身效命的时候了。”就与魏无忌一同上路。
魏无忌去向侯先生辞谢。侯嬴说:“我理当随您一起去,但年迈了力不从心。您行至晋鄙军中的那一天,我面向北边自刎,以答谢公子的知遇之恩。”魏无忌于是上路前行了。
破秦居赵
魏无忌到达邺地,假称魏王的命令代替晋鄙为将,晋鄙合了兵符,验证无误,但还是怀疑此事,就举起手盯着公子说:“如今我统率十万大军,驻扎在边境上,这是关系到国家命运的责任,今天你只身一人来取代我,这是怎么回事啊?”正要拒绝接受命令。
朱亥取出袖中藏着的四十斤重的铁椎,一椎砸死了晋鄙,魏无忌便接管了晋鄙的军队,然后开始整顿军队,向将士说“:父子都在军中的,父亲回家;兄弟同在军中的,长兄回家;没有兄弟的独生子,回家去奉养双亲。”经过整顿选拔,得精兵八万人。
于是开赴前线抗击秦军。秦军解围撤离而去,于是邯郸得救,保住了赵国。赵王和赵胜到郊界来迎接公子。赵胜替魏无忌背着盛满箭支的囊袋走在前面引路。赵王连着两次拜谢说“:自古以来的贤人没有一个赶得上公子的。”从这个时候起,赵胜再不敢拿自己跟魏无忌相比了。
魏无忌与侯嬴决别之后,在到达邺城军营的那一天,侯嬴果然面向北刎颈而死。
魏王恼怒魏无忌盗出了兵符,假传君令杀死了晋鄙,魏无忌对此也是非常清楚的。
已经打退秦军挽救了赵国后,魏无忌让手下的将军带着他的军队返回魏国,自己与门客留在了赵国。赵孝成王感激魏无忌窃符救赵这一义举,就与平原君商议,想把五座城邑封赏给魏无忌。魏无忌听此消息后,产生了居功自傲的情绪和神色。门客中有人劝说魏无忌道“:有些事情是不可以忘记的,有些事情却不能不忘记。别人对公子有恩德,公子不可以忘记;公子对别人有恩德,希望公子忘掉它。况且假托魏王命令,夺取晋鄙的兵权以救赵国,这对赵国来说是立了大功,但对魏国来说那就不算忠臣了。公子却因此自以为有功,觉得了不起。我私下认为公子不应该这样。”魏无忌听后,立即自责,仿佛无地自容。
赵国召开盛大宴会,赵王亲扫殿堂台阶,又亲自到门口迎接贵客,并执行主人的礼节,领着魏无忌走进殿堂的西边台阶。魏无忌则侧着身子走,一再推辞谦让,并主动从东边的台阶升堂。宴会上,魏无忌称说有罪,对不起魏国,于赵国也无功德可言。赵王陪着魏无忌饮酒直到傍晚,始终不好意思开口谈封献五座城邑的事,因为魏无忌总是在谦让自责。魏无忌最终留在了赵国。赵王把鄗封赏给魏无忌作为汤沐邑,这时魏王也把信陵邑又奉还给公子,但魏无忌仍没有回魏国的打算。[15]
魏无忌听说赵国有两个有才有德而没有从政的人,一个是毛公藏身于赌徒中,一个是薛公隐没在酒店里,魏无忌很想见见这两个人,可是这两个人躲了起来不肯见魏无忌。魏无忌打听到他们的藏身地址,就悄悄地步行去同这两个人交往,彼此都以相识为乐事,很是高兴。
威震天下
魏无忌在赵国居住了十几年不回去。恢复了元气的秦国乘着魏无忌在赵国,日夜不停地进攻魏国,魏安釐王为此焦虑不安,就派使者去请魏无忌回国。
魏无忌仍担忧魏王恼怒自己,就告诫门下宾客说:“有敢替魏王使臣通报传达的,处死。”由于宾客们都是背弃魏国来到赵国的,所以没有谁敢劝公子回魏国。
这时,毛公和薛公两人去见公子说:“公子所以在赵国备受敬重,名扬诸侯,只是因为有魏国的存在啊。如今秦国进攻魏国,魏国危急而公子毫不顾念,假使秦国攻破大梁而把您先祖的宗庙夷平,公子还有什么脸面活在世上呢?”话还没说完,魏无忌脸色立即变了,嘱咐车夫赶快套车回去救魏国。 魏无忌和魏安釐王兄弟两人十年未见,重逢时不禁相对落泪。魏安釐王任命魏无忌为上将军,让他做魏国军队的最高统帅。
公元前247年,魏无忌派使者向各诸侯国求援,各国得知魏无忌担任了上将军,都纷纷派兵救魏。魏无忌率领五个诸侯国的联军在黄河以南大败秦军,使秦国将领蒙骜战败而逃。联军乘胜攻至函谷关,秦军紧闭关门,不敢再出关。这次合纵攻秦的胜利,使魏无忌的声威震动了天下,各诸侯的宾客都向他进献兵法,魏无忌编写成书,后世称为《魏公子兵法》。
秦王忌惮信陵君,因此派人持万金到魏国离间魏王和信陵君的关系,同时派人到魏国境内假装祝贺信陵君登上王位,因此魏王更加怀疑信陵君,于是派其他人代替信陵君执掌魏国兵权,五国攻秦计划失败。
信陵君从此心灰意冷,回到魏国之后,不再上朝,每日沉迷酒色,四年之后(公元前243年),去世。从此魏国失去最后支撑的顶梁柱,18年后,魏国被灭。
后世纪念汉高祖当初地位低贱时,曾多次听人说过魏公子的贤德和才识。他即位当了皇帝后,每次路经大梁,常常去祭祀公子。
公元前195年,他从击败叛将黥布的前线归来,经过大梁时为公子安置了五户人家,专门看守他的陵墓,让他们世世代代祭祀公子。
信陵君身后,也受到许多大梁人民的敬仰,被奉之为神,在大梁有信陵君祠,后改为大相国寺。清陈维嵩有词曰:席帽聊萧,偶经过信陵祠下。《异迹略》记载开封旅贾外出经商,大都携带信陵君香火,以求旅途平安。因信陵君是王族之后,有的后人便改姓王,后人有京兆王氏等。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