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湛纳希(1837—1892)蒙古族小说家。汉名宝衡山,字润亭。出生于原内蒙古卓索图盟土默特右旗忠信府(今辽宁省北票市下府蒙古族乡中心府村)。其父是一位爱国将领和古籍收藏家﹑历史学者。 尹湛纳希自幼从塾师学会了蒙﹑汉﹑满﹑藏文字,对蒙﹑汉古典文学造诣颇深,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并擅长丹青。他一生未出仕,青年时代常以文会友,饮酒赋诗,谈古论今。游历过内蒙古部分盟旗和国内一些名胜古迹,结识不少学者名流,这对他增长阅历,开拓视野,积累创作经验,起了积极的作用。
尹湛纳希30岁以后,社会陷入动乱,家道中落。社会﹑家庭急剧的变动,使他思想上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他一方面为生计奔波,另一方面发奋著书立说,对社会问题予以关注和探索。继续撰写其父未竟遗著《青史演义》,断断续续历经20年,终告完成,还创作了长篇小说<一层楼>﹑<泣红亭>和<红运泪>(未完成),以及杂文﹑诗歌等;并曾将<红楼梦>和《中庸》译成蒙文(已散佚)。
《青史演义》,又名《大元盛世青史演义》。计划写一百二十回﹐至元亡为止。现出版69回,前59回写成吉思汗及其祖先的历史,后10回为斡歌歹即位后的历史。1980年在检查鉴定尹湛纳希的抄本中,发现补充旧章回的新30回。该书目前所存仍为69回。尹湛纳希在书中对成吉思汗及其将领﹑部属倾注了满腔热情,描绘了成吉思汗率诸将领统一各部的英雄业绩,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上展现出12﹑13世纪蒙古草原的历史风貌。作者塑造了一系列正﹑反面人物形像。<一层楼>是尹湛纳希学习《红楼梦》的艺术表现手法,以当时的社会现实为题材写成的长篇小说。《泣红亭》是她的姊妹篇。
尹湛纳希的创作,为丰富民族文学宝库,促进蒙﹑汉文化交流以及丰富和发展蒙古族文学体裁和文学语言,作出了巨大贡献,在民族文学史上占有一席重要的地位。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