儋州陆地面积340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40公里,人口89万,市政府驻地那大镇。儋州市是海南省土地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县级市,也是海南西部的经济、交通、通信和文化中心。海南洋浦经济开发区和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海南大学儋州校区(原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均在其境内。陆海交通发达、环岛西铁路、环岛高速公路横穿市境,海运可直抵东南亚和祖国各沿海城市。儋州抓住海南建省办大特区和洋浦开发的契机,充分发挥区位、资源和政策优势,走“重视工业、强化农业、搞活贸易、开拓旅游、发展渔业”的经济发展路子,使全市经济得到超常规的高速度发展。
悠久的历史给儋州市留下了众多古迹,且多为宋代以前的古迹,如汉代伏波井、中和古镇、东坡书院等。尤其是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谪居儋州三年间,讲学明道,使儋州教化日兴,“书声琅琅,弦歌四起”。海内外名士接踵而来,从师东坡。儋州在此时成为了全岛文化的中心,也培养了民众尊师重教的传统。苏东坡北归九年后,儋人符确成为海南第一个进士。此后,儋州人才辈出,名声远播,在海南历史上曾发生过深远的影响。[1]
儋州民风淳厚粗犷,古风犹存。在苏东坡带来的良好的文化氛围影响下,这里的人民爱好吟诗作对,使儋州素有“诗乡歌海”之称,有许多民间诗社。儋州人喜爱唱歌。有一首民歌唱道:“儋州自古称歌海,山歌多似百花开。人人都是山歌手,山山水水是歌台。”儋州民歌种类繁多,其中儋州山歌和调声最为盛行。
近年来,儋州市曾被评为“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全国文明示范市”。
地理位置 编辑本段
位置
儋州市地处海南岛的西北部,位于东经108°56'-109°46',北纬19°11'-19°52'。距省会——海口市130公里。东邻临高、澄迈两县。东南与琼中县相连,南界白沙县,西南与昌江县接壤,西北部和北部濒临北部湾,与越南民主共和国北部和广西壮自治区隔海相望。
地形地貌
儋州市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由平原、丘陵、山地三部分构成。南部属山地和丘陵地带,西南属平原阶地地及火山熔岩台地,东南部为沙壤土,中部为河流冲击平原,北部主要为玄武岩和第四纪的海相沉积层。境内大小山峦160座,多在东南部。儋州市海岸线曲折多海湾,海水养殖和海洋捕捞前景广阔有600多种水产品。主要海湾有后水湾、儋州湾和洋埔港。洋埔港湾阔水深,建有万吨级深水码头,是不可多得的深水良港。
自然气候 编辑本段
气候
本市处于东亚大陆季风气候的南缘,属热带季风气候由于受岛内中部隆起的五指山脉的阻隔,处于被风面,又濒临北部湾,故本市的气候特点是:太阳辐射强,光热充足年平均光照时数在2000小时以上,西部沿海最多,达2500小时左右。雨量适中,分布不均,本市各地年降雨量900~2200毫米,年均1815毫米。由于受季风影响,全年雨量分布很不均匀,干季雨季分明。5~10月为雨季,占年雨量的84%,11~次年4月为干季,占年雨量的16%。雨量分布趋势是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递减。
资源
海洋资源 海岸线长240公里,港湾众多,浅海和滩涂面积达30万亩,水质好,海洋资源丰富,发展海洋渔业潜力巨大。
矿产资源 有蕴藏丰富且可开采的石英砂、花岗岩、玄武岩、重晶石等十多种矿产。
土地资源 土地肥沃,适宜种植各种热带水果、名贵花卉及南药等中药材,具备发展热带高效农业的优越条件。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