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新 原名孙默心,曾用名孙培元、孙克、铁克。1914年12月5日生于上海市一个职员家庭。父亲在一家交易所的经纪局做事,母亲在一家丝厂做工,上有一兄一姊,幼年家住上海市法租界恺自尔路宝昌里路10号。 1920年入小学,曾在上海自励工学、钢山小学、南离公学、格致公学等校读书。儿童时期喜欢唱歌,爱踢皮球,性格开朗,活泼好动,念书也很用功。
1925年他父亲去世,家庭生活只靠母亲做工和为别人缝洗衣服维持,生活日趋贫困,搬家到南市区居住。同年发生“五卅惨案”,幼小的麦新耳闻目睹了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的情景,激起他对帝国主义的愤怒和对祖国同胞的深切同情。
1926年麦新入中学,先后在南光中学、省立上海中学读书,后因家庭经济困难,中途退学。1929年15岁的麦新失学就业,入上海外滩一家美商美亚保险公司做练习生,后作职员。在做工之余,曾进西门英文夜校、虹口圣芳洛夜校、李右之国文夜校、中华书局函授学校等夜校补习英文和国语。
1931年“9.18”事变,日本侵略东北,他曾与上海市的工人、学生、爱国市民一起走上街头,参加万人市民大会和示威游行,向政府请愿,要求打日本。1932年“12.8”日寇进攻上海,广大群众和十九路军英勇抗敌,麦新奋不顾身投入抢救伤员的战斗行列。
1935年他投身于革命,参加了进步的群众歌咏团体---民众歌咏会,不久被选为该会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后又参加了吕骥领导的“业余合唱团”,并被选为常委。
1 936年,他又参加了吕骥领导的”歌曲作者协会”,从此开始了创作活动。初期作品有《向前冲》、《马儿真正好》、《礼拜工歌》以及《只怕不抵抗》、《保卫马德里》、《牺牲已到最后关头》等。同年9月,他参加了沈钧儒等人领导的“上海职员界救国会”,积极从事救亡工作,并与孟波一起,开始编辑、出版国民党统治区第一本救亡歌曲集《大众歌声》。
1937年“七七事变”,上海歌咏界成立战时服务团,他是领导者之一。9月,他参加了上海党组织奉周恩来之命成立的“战地服务队”,随国民党第八集团军(张发奎部队)开赴前线,他与孙慎、吉联抗、黄凛等一起在队内从事音乐工作,同年秋创作了著名的抗战歌曲《大刀进行曲》。
1938年初,他在浙江省江山县由战地服务队特别支部书记刘田天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4月,全队奉命去武汉干训团受训,结束后他被分配到总司令部特务营担任连队政治指导员。
1939年,他随军转战广东、湖北、重庆等地。1940年年底,经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周恩来副主席和驻西安办事处叶剑英参谋长的介绍,到达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音乐部研究室,作音乐理论及有关音乐运动的调查研究工作,后来任音乐部的党支部书记,鲁艺的总支委。在延安时期,他是延安群众音乐生活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他担任过“延安作曲者协会”干事会的干事;边区音乐界抗敌协会执委会执委;“聂耳创作奖金”评选委员会的评委,并两次被评为模范党员和模范工作者。这段时期,他创作了《红五月》、《志丹陵》等歌曲,写了许多音乐评论文章,如《创作不是少数人的事情》、《是改变工作作风的时候了》、《新的聂耳在工农兵中生长着》等。
1945年8月,麦新随陈毅去华中地区工作,后因时局发生变化,中途奉命转到东北,于当年年底到达阜新,在煤矿做群众工作。1946年2月末经组织分配到开鲁县工作。先后任县委委员(1946年3月至1947年6月)、县委秘书室秘书(1946年3月至5月),县委机关党支部书记(1946年3月至1947年6月),城关区区委书记(1946年4月至7月)和县委宣传部部长(1946年6月至1947年3月)、组织部部长(1946年11月至1947年6月)等职务。作为人民音乐家,麦新在开鲁创作了一批革命歌曲,现已考证的有《农会歌》《翻身五更》《咱们的游击队》《民主联军打胜仗》《反扫荡》等五首。
1947年2月27日,麦新随开鲁五支队配合新四军辽吉军区野战部一旅解放开鲁。3月12日,国民党攻陷通辽,开鲁准备战斗,开鲁县机关干部和警卫部队组成三个工作队,(内称工委),麦新任四五区工作队书记。此后一个多月时间称为“马上工作阶段”。麦新不再兼任宣传部长,而由新到任的陈正担任。这个时期,麦新重点在五区的万发永村(今天的麦新村)开辟工作,恢复政权,发展生产,拥军支前。麦新还担负编油印县委机关报《工作快报》的任务。6月6日,麦新参加完县委工作会又与县委书记商量《工作快报》的编印问题后,偕通讯员从四区大榆树回五区传达县委指示,部署当月工作,途径卢家段村西遭百余名国民党残匪伏击负伤落马,虽遭受皮鞭、枪托之苦,宁死不屈,身中四弹而壮烈牺牲。当时年仅33岁。
麦新为国捐躯后,中共开鲁县委向全县发出讣告,举行了隆重的安葬仪式和追悼大会。同时决定将五区的万发永村命名为麦新村;原五区命名为麦新区、麦新乡、今改为麦新镇。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