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馓(ca sa又读san),是江苏知名传统点心,其中以淮安茶馓最富胜名,历史悠久,驰名中外。1983年淮安茶馓获江苏省优质食品奖,1991年获商业部饮食业优质品金鼎奖,1997年被认定为首届中华名小吃。本品采用优质原料,经过独特加工工艺精制而成,其色泽嫩黄,造型秀丽,松酥香脆、独具风味,黄淮又称为炸麻花,有别于天津麻花。
淮安茶馓创于清朝后期,距今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因为当时茶馓做得最好的人姓岳,故又名“岳家茶馓”,又因为岳氏的家宅靠近淮安城鼓楼,所以也有人称其为“鼓楼茶馓”。
茶馓,是江苏的知名传统点心,其中淮安茶馓最富胜名,历史悠久,驰名中外。在淮安,茶馓属妇孺皆知的美食。淮安茶馓创于清朝后期,距今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因为当时茶馓做得最好的人姓岳,故又名“岳家茶馓”,又因为岳氏的家宅靠近淮安城鼓楼,所以也有人称其为“鼓楼茶馓”。1983年淮安茶馓获江苏省优质食品奖,1991年获商业部饮食业优质品金鼎奖,1997年被认定为首届中华名小吃。本品采用优质原料,经过独特加工工艺精制而成,其色泽嫩黄,造型秀丽,松酥香脆、独具风味。
茶馓是用红糖、蜂蜜、花椒、红葱皮等原料熬成的水和适量的鸡蛋、清油和面,然后反复揉压,搓成粗条,捻成面团,搓成或抻成由粗细匀称、盘连有序的圆条构成环壮物放入油锅炸至棕黄色即成,如今,在许多饭店和早点铺或菜市场上,馓子也以已成为常见食品,随时可以买到。茶馓既可干吃,也可用水泡着吃。干吃时大多作佐酒小菜,而用水泡着吃时,只需用开水冲泡数分钟,待其全部泡开以后,便可食用。茶馓泡着吃,柔韧香软,易消化,尤其适合产妇和体弱多病者食。
淮安茶馓,作为淮扬美食当中的一道名点,是非说不可的。中华第一宴--满汉全席中共有30道江浙名菜,淮扬菜占这30道江浙菜中的大半,而且在宴前六点中,淮安茶馓位第五,作为清朝贡品,淮安茶馓所谓声名与地位皆是赫赫级别。
淮安茶馓于清宣统元年参加江苏省物品展览会获奖,1930年又参加巴拿马赛会获奖牌。解放后还曾参加苏北土特产交流大会甚获赞誉。其成品有梳子、扇子、菊花和宝塔等多种造型,遐迩闻名。因其多用于非正餐时与茶同食,故有淮安茶馓之称。
淮安茶馓历史悠久制作始于唐大诗人刘禹锡赞云: “纤手搓成玉数寻,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无轻重,压扁玉人缠臂金”。《本草纲目》记载:馓“利便、润肠、温中益气”之功效。又说:用延胡索、苦棣子等研为末,每服半钱至一钱;以捻头(茶馓)汤食前用下,可治小儿小便不通。据考,孕妇产前吃茶馓有舒筋活血、松骨、催生之妙用,产后吃馓,可强身、助健康。它以质地酥脆、色泽嫩黄、味道清香、造型美观而深受青睐。因茶馓含油量较大,故不宜久存,最好现制现吃。
淮安茶馓出名始于清代咸丰年间。那时淮安城内有个姓岳的人家专做茶馓,曾被列为贡品。岳家茶馓造型美观奇特,配料合理。做出的馓子细如线,黄如金,环环人扣、丝丝相连。吃到嘴里,香、脆、酥、甜还略有些咸味,人们争相购买,皆以能购得岳家茶馓为幸事。他家的茶馓是:香、脆、酥、油色质全黄、透酥松脆、香气浓郁、生津开味、点火就着、人水就化。据传,慈禧太后曾患乳瘤,无良方可治,御医淮安人韩达哉开一偏方,“淮安麻油茶馓四支,荔枝核二枚研末,黄酒二两,共浸煎;大被蒙头。”慈禧连服三贴后,乳瘤竞不翼而飞,慈禧大悦。从此,淮安茶馓在京城博得美名,并成了清室贡品。多少年来,江淮流域妇女怀孕生子有必吃茶撒的风俗。据考,孕妇产前吃茶馓有舒筋活血、松骨、催生的妙用;产后吃茶馓,可强身助健康。因此,江淮之间,谁家生孩子,亲友都购买茶馓送给产妇,民间至今流传一句歇后语:“坐月子不吃馓子——亏了。”
1965年,淮安县的一位领导同志到北京开会,特意带了一篓茶馓送给周恩来总理。总理收下了家乡人民的深情厚意,但执意让县委的同志把礼物带回去。这件事显示了总理清正廉洁的作风,同时给淮安茶馓增添了一段佳话。
原料
淮安茶馓的制作
原料配方:上白面粉2.5千克精盐50克黑芝麻75克芝麻油5千克(约耗1.85千克)
步骤
1、将上白面粉倒入面缸内,根据不同季节加水(每千克面粉春、秋季节用温水900克,夏季用凉水700克,冬季用温水1千克),同时放入黑芝麻和精盐,与面粉拌匀后揉成团,反复搋揉3次,用湿布盖好饧0.5小时。
2、将饧好的面团搓成桂圆大小的长条,盘旋放入一只抹有芝麻油的缸内。每盘一层,浇一次芝麻油,间隔1小时后再将面条放在抹油的案板上搓成毛笔杆粗的条,仍用上法盘入缸内。
3、将芝麻油倒入锅内,用中火将油烧至八成热。将搓好的面条绕在手上(扇子式的约绕60圈),先用手绷开约23~26厘米长后,把两只长竹筷插入,再绷至约30多厘米长将面条抽细如线,即放入油锅,筷子绷住条,在油锅中摆动几下,然后将两只筷子交错叠在一起使面条错叠成扇形,抽出筷子,炸至茶馓呈金黄色时起锅(每把40克重)即成。
特点:色泽金黄,香酥脆松,宛如金线绕成,环环相连。
做法
水调面团:特制粉25千克 精细盐500克
炸制油:芝麻油、花生油各7.5千克。
制水调面团:把盐用水充分溶解后,加入面粉拌和,然后将面团充分捣制,一般不少于20分钟,使面团具有良好的韧性。不调韧性面团制成后把它平摊在操作台上,由边缘逐步向中心划开。用双手把划开的面团粗条在操作台上揉搓成5毫米直径的细长圆条,边揉搓边逐层盘入放有花生油的磁盆内(每层之间必须涂油,防止粘条),条盘放好后必须放置2小时后才可绕条炸制。
绕条炸制:待盘条回饧后,以右手执条边拉边绕排列左手四指上,绕时左手四指伸直,用大拇指按住条头,绕7~8圈,再以右手伸入条圈中,两手四指并拢抻拉面条,使绕条延伸至原长2倍,再腾出右手用2支筷子叉住左手上的绕条绷紧,然后双手各执1支筷子放入油锅炸制,油温一般在220℃左右。入锅片刻用筷将绕条叠制成扇状,再取下竹筷。也可以使1支筷子翻转180°绕成长卷状。还可以用不同手法制成梳型、花朵型、帚型等。油馓成型后要在油锅内翻动,使色泽均匀一致。待炸至金黄色出锅沥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