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图道出了怡王不为人知的性格

家乡区县: 淮安市淮安区


胤祥的忠,是“公而忘私,视国事如家事,处处妥帖,能代朕劳,不烦朕心”。

胤祥的敬,是“小心兢业,无纤毫怠忽”。

胤祥的诚,是“精白一心,无欺无伪”。

胤祥的直,是“直言无隐,表里如一”。

胤祥的勤,是“黾勉奉公,夙夜匪懈”。

胤祥的慎,是“一举未尝放逸,一语未尝宣漏”。

胤祥的廉,是“清洁之操,一尘不染”。

胤祥的明,是“见理透彻,莅事精详,利弊周知,贤愚立辨”。

(一)胤祥自幼温文尔雅,在父亲面前显得很乖巧。《钦定八旗通志》记载:胤祥“幼偕诸王侍圣祖于宫廷。尝随行,以稚弱未能前视,圣祖过,寻履迹伏地嗅之,其孺慕诚切如此”。大意是说,胤祥幼时与诸兄一起侍从皇父于宫廷,因年龄小、个子矮,他几乎看不见在众人簇拥下一晃而过的父亲。为了表示对父亲的孝敬和仰慕,他不禁爬在父亲刚刚留下的脚印上一个劲地闻起来。这个记载或者有所夸大,但印证胤祥一生的行止,和他死后被追谥为“贤”来看,他在为人之道上,无论是对父母、对兄长、对臣民,都很符合儒家传统推崇的典范。试问这样的一个懂得礼教的皇子怎么能够得不到康熙的宠爱呢?

(二)经过系统教育,加上本人的勤奋努力,才华横溢,胤祥能文能诗,书画俱佳。康熙四十一年,玄烨南巡,皇太子胤礽、皇四子胤禛、皇十三子胤祥随驾。某日,玄烨在行宫召集大臣和皇子们研习书法。玄烨一时兴起,谈起自己习练书法的体会:“学书须临古人法帖,其用笔时轻重疏密,或疾或徐,各有体势。宫中古法帖甚多,朕皆临阅。”说罢,他意犹未尽,又亲书大字对联当场展示。随即,他邀请众人观赏皇四子胤禛和皇十三子胤祥书写的对联,据说,诸臣环视,“无不欢跃钦服”。如此惊叹的举动,自然有阿谀逢迎的成分,但两位皇子擅长书法确是事实。这一年,胤祥17岁,已学习书法多年,如果不是心里有底,玄烨又怎么会让他同皇兄一起当场献技呢?

(三)胤祥继承了满洲人的传统技艺,骑马射箭样样精通。有记载提到,他“精于骑射,发必命中”。有一次出巡狩猎,一只猛虎突出林间,他神色不动,手持利刃向前刺之。见者无不佩服他的神勇。如此勇武,如此不忘本的子孙,想要不受到康熙的宠爱都难啊!

微风四叶1(2014-11-1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