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黄河北岸,地理位置优越,古树名木资源丰富。为加强古树名木的保护工作,2006年济源市政府出台了《济源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济源市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的通知》济政办〔2006〕42号,对全市古树名木统一进行了挂牌保护,并对部分珍稀濒危树种设置了保护设施。时隔多年,济源市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契机,再次对全市古树名木进行了普查,拍照建档,并明确了管护单位和管护责任人,为进一步开展好古树名木保护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1 古树名木资源现状
此次普查情况显示,目前全市共有古树名木389株,分为37属41种,其中古树387株,名木2株,古树群3个。按照我国古树分级标准,国家一、二、三级古树株数分别为105、138、144株,分别占全市古树总数的27.1%、35.7%、37.2%。
从位置分布来看,济源市古树主要集中在邵原、王屋、坡头、大峪4个镇,共计245株,占全市古树总数的63.3%;其中邵原镇古树最多,有86株,占全市古树总数的22.2%。
从树种类型上来看,济源市的古树名木中,国槐133株、皂角80株、侧柏56株、橿子栎38株、黄连木23株,共计330株,占全市古树名木数量的84.8%。
根据年龄特征来看,古树名木在100—299年区段的古树143株,占全市古树总数的36.76%;300-499年区段的古树139株,占全市古树总数的35.73%;500—999年区段的古树87株,占全市古树总数的22.37%;1000年以上的古树18株,占全市古树总数的4.63%,其中王屋镇1 000年以上古树,有9株,而树龄最长的古树是济渎庙内玉皇殿门前和渊德门背后的2株柏树,树龄都在2200年以上。
2 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现状
2.1 对古树名木设置保护设施
2001年,济源市按照河南省绿化委员会、河南省林业厅《关于开展全省古树名木普查建档工作的通知》(豫绿字〔2001〕7号)要求,济源市林业局曾组织人员进行过一次普查,根据普查情况对所有古树进行了挂牌,并对濒危和珍贵古树设置了保护设施,如王屋西坪原山紫柏树庄1 300年的红豆杉,通过采取堵洞、支撑、复壮等措施,目前生长状况依旧良好;槐仙大楼门前300年的国槐,修葺了围栏;济渎庙内的千年柏树,不仅安装了围栏、支杆,而且设置了避雷针。各风景区对辖区内的古树名木也都设置了围栏等保护设施。
2.2 古树名木管理逐渐走向规范化
根据河南省省绿委和省林业厅《关于加强保护古树名木工作的通知》和《实施方案》,2006年济源市出台了《济源市城市古树名木管理办法》,严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方式砍伐和擅自移植古树名木”,并逐一悬挂了标牌,加大了查处力度,从而有效保护了该市的古树名木。
2.3 市民保护古树名木意识逐渐增强
近年来,济源市民保护古树先进事迹不断涌现。如克井镇中樊村一村民,为了给门前一株近500年的槐树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自己动手清理了槐树旁边的砖瓦、垃圾,发现树身有虫洞,及时主动联系市绿化委;大峪镇一名村民,发现本村有买卖古树事件,及时通知到市绿委,保护了一株500年的栓皮栎;此外,还有许多市民自己出资,对自己门前屋后的古树进行修葺,保证了古树的良好生长。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