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邓禹
邓禹少时敏慧,13岁便能诵诗,后游学长安。时刘秀也游学于长安,邓禹虽年幼,但见刘秀后,知其非常人,遂跟随刘秀,数年后方归家。
王莽末年,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各地豪强纷纷拥兵自立。公元23年,刘玄称帝,年号更始,乡里豪杰多推邓禹起事,邓禹不肯从。更始帝拜刘秀为破虏大将军,封武信侯,不久命刘秀往定河北镇抚州郡。邓禹闻讯,即杖策北渡,追至邺(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地,始与刘秀相见。刘秀大喜,遂留邓禹同宿,做彻夜长谈。邓禹进言说:“更始虽都关西(泛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今山东(秦汉时代通称崤山或华山以东为山东)未安,赤眉、青犊之属,动以万数,三辅假号,往往髃聚。更始既未有所挫,而不自听断,诸将皆庸人屈起,志在财币,争用威力,朝夕自快而已,非有忠良明智,深虑远图,欲尊主安民者也。四方分崩离析,形埶可见。明公虽建藩辅之功,犹恐无所成立。于今之计,莫如延揽英雄,务悦民心,立高祖之业,救万民之命。以公而虑天下,不足定也”(《后汉书·邓禹列传》)。刘秀大悦,对邓禹深为敬重,令左右呼邓禹为邓将军,每遇大事,必与商讨。
二、吴汉
吴汉,字子颜,南阳宛(今河南南阳)人,东汉中兴名将,“云台二十八将”位居第二。任偏将军、大将军,刘秀称帝后,升任大司马,封舞阳侯。
吴汉少时家贫,在县中任亭长。王莽末年,因为手下宾客犯法,逃跑到渔阳(今北京密云西南),后来资用匮乏,便以贩马为业。往来于燕、蓟之间,每到一处结交豪杰。更始帝立,派使者韩鸿徇行河北。有人推荐吴汉,说:“吴子颜,天下奇士,可与计事”(《后汉书·吴汉列传》)。韩鸿召见吴汉,知所举不虚,当即任命他为安乐令。
三、马成
马成,字君迁。南阳郡棘阳(今新野县东北)人。东汉开国功臣,东汉大将,“云台二十八将”之一。他少为县吏,刘秀入颍川时归刘秀,初任安集掾,又调任郏县令。刘秀征讨河北,他弃官步行,追到满阳方赶上刘秀,刘秀任他以期门职跟随征战。刘秀即位,迁升他为护军都尉。建武四年(公元28年),再迁扬武将军,率诛虏将军刘隆、振威将军宋登、射声校尉王赏,征调会稽、丹阳、九江、六安四郡之兵进击李宪。他采取深沟高垒、围而不战的战术,使城中粮尽,迫不战而败,斩杀李宪,平定江淮。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