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简介
安阳市博物馆是一座地方综合性历史博物馆,成立于1958年,是河南省内成立较早的地市级博物馆之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洹水北岸的袁林。它隶属于安阳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是河南省内成立较早的地市级博物馆之一。原馆址位于安阳市胜利路南段袁林内。2008年12月25日,搬入安阳市图书馆博物馆综合大楼。2010年更名为安阳博物馆。为河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为一家安阳市重要的对外开放的窗口单位,接待了大量海内外游客,业已成为安阳市一处旅游胜地。
二、由来
1952年11月,中共中央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同志亲赴安阳视察,途中至袁公林参观时指出:袁公林虽是袁世凯的墓地,但是还应该保存下来,作为反面教材,教育后人。1958年,安阳市人民政府决定以此为依托成立博物馆。 袁林是中华民国总统袁世凯的墓地,由北洋政府耗资73.2754198万元,于1916—1918年建造。占地面积138.98869亩(约合92663.759平方米),南北绵延近2000米。袁林古建筑群由照壁、神道、石拱桥、牌门楼、碑亭、石像生、仪门、景仁堂、东西配殿、石供台、墓庐等建筑组成,是我国近代史上一组古今并举、中西合璧的官式建筑群。其中,照壁长达40余米;墓碑由继任总统徐世昌亲笔题写;墓冢则仿照美国总统格兰德墓庐形制建造。袁林建筑群以明清皇陵为蓝本修建,但规格较小,又充分吸收了西方陵园建筑工艺,形成了独具魅力的民国官式建筑特色,是民国官式建筑的一个典型范例,现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依托馆藏文物,开展形象化、科学化的陈列展览,为满足公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而服务始终是该馆的宗旨。该馆推出两个基本陈列:《殷墟历史陈列》,根据对殷墟考古发掘的研究成果,展示了500多件馆藏文物精品,形象地体现了殷商先民卓越的创造力,充分展示了殷墟二百多年历史的辉煌;《袁林与袁世凯其人展》,通过展示袁林的遗物和原始照片,反映了袁林的建筑风格,还以大量珍贵的历史图片,展现了袁世凯兴衰败亡的一生。
三、作用
安阳市博物馆以馆藏品为基础,坚持进行文物、文物保护、地方历史研究,经过四十多年来的不懈努力,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据不完全统计,九十年代中期以来,安阳市博物馆科研人员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共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向学术会议提交论文10余篇。1993年4月,安阳市博物馆与安阳市文物工作队合作,编写出版了《安阳殷墟青铜器》一书,搜集整理了殷墟多年来发现的青铜器,图片精美,论说有据,受到学术界的广泛重视。1999年,为加强馆藏青铜器的保护,启动了“安阳市博物馆青铜器粉状锈防护研究”工程,建立起专业实验室,配备了专业人员及设备。如今,实验室建设初见成效,研究工作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之中。1993年至今,馆内四人次荣获国家奖励,八人次获省级奖励,二十八人次获市级奖励。如今,安阳市博物馆业已成为安阳市社会科学界进行科研工作的一块重要阵地。 安阳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是举世瞩目的殷墟所在地,长期以来一直是北方的政治、军事、交通重镇。博物馆成立后,即致力于安阳地区历史文化遗物的征集、收藏、保护和研究工作。经过40多年的不懈努力,现已征集藏品1万余件,包括骨器、石器、玉器、陶器、瓷器、铜器、铁器、甲骨、货币、石刻、书画及革命文物等十几个类别,尤以殷商青铜器、甲骨文、白陶器为最。馆藏文物,时代上起远古、下迄现代,以殷商文物为特色,以地方建筑为代表,成为一座极富地方特色的文化宝库。作为科学研究机构,安阳市博物馆积极从事文物、文物保护和地方史的研究。1993年4月编写出版了《安阳殷墟青铜器》一书,受到文博界的重视。
经过近四十多年的建设,安阳市博物馆已初见规模。在安阳地区文物征集、宣教、保护与研究工作中,日益发挥出其重要作用,成为安阳市文博事业的排头兵。并形成了以文物展示、林苑休闲为中心的文物旅游经济。在促进地方经济,推动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