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二帝陵

家乡区县: 安阳县

一、简介

颛顼帝喾陵(简称二帝陵),是4000多年前上古时期“五帝”中第二帝高阳氏颛顼和第三帝高辛氏帝喾的陵园。汉代修有陵冢,唐太和四年(830)建庙,宋乾德六年(968)年修,金大定七年(1167)重修,元代后又多次修葺,历朝历代祭祀不绝,宋代以后列为定制。因地处黄河古道,清末逐渐被黄沙湮没。陵地古属东郡濮阳,1949年划入内黄县。
1986年,内黄县人民政府对陵墓区和祭祀区进行清沙,元、明、清历代165通御祭碑碣展现于世人面前,出土碑碣之多为我国帝陵之首。顺中轴线发现御桥、山门、祭拜大殿、陵冢等主体建筑遗迹,唐至清代建筑基址12处,还发现有仰韶、龙山文化陶片等新石器时代遗存。景区占地23.3万平方米,由朝觐祭拜区、碑林区、休闲区、森林公园区组成,建有山门、棂星门、祭拜大殿、东、西配殿、碑廊、井亭等建筑,元、明、清各代数条甬道纵横其间。颛顼陵冢居东,帝喾陵冢居西,两冢并峙,在帝王陵寝中极为罕见。陵区被2000万平方米槐林环抱,生态环境良好,陵区内有鸟柏、锦鸡尔等稀有植物300多种,仿佛置身于原始森林之中,给人一种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感觉。农历三月十八日,传为颛顼帝生日,数以万计的华夏儿女,云集帝陵,大行祭祀,千百年来从未中断。2002年,内黄县人民政府为缅怀圣祖功德,弘扬华夏文化,始办祭祖节,并列为定制。每年此时,帝陵内文艺表演、民间工艺、特色小吃、热闹非凡,古庙会以其纯朴的民风、民俗和古老灿烂的黄河文化吸引了众多的海内外游人寻根祭祖、观光旅游。

   

二、祭祀活动

颛顼帝喾陵尽管尘封百年,但民间祭祀活动从未中断,特别是在每年农历三月十八日,传称为颛顼帝生日,数以万计华夏儿女,千里迢迢,云集帝陵,大礼祭祀。2002年农历三月十八日,内黄县人民政府为了缅怀圣祖功德,弘扬华夏文化,凝聚民族精神,满足中华子孙寻根祭祖的夙愿,始办祭祖节,公祭颛顼帝喾,并由此列为定制,每到这天,都要举行公祭活动。  帝陵圣地,文艺表演,民间工艺,特色小吃,再加上喧嚣的锣鼓,缭绕的香火,人山人海,势如潮涌,热闹非凡,古庙会以其纯朴的民风民俗和古老、灿烂的黄河文化吸引众多的华夏后裔来追宗寻祖,焚香祭拜。长期以来,当地人民群众在这里封沙育林,圣帝陵区为数万亩森林所环抱。陵区内有古鸟柏、锦鸡尔、槐树及其他稀有树木30多种,陵区生态保持良好,昆虫、鸟类品种繁多。春天,槐花飘香,蜂飞蝶舞,风光宜人;夏季,风鸣虫吟,鸟啼蝉歌,如一曲曲交响乐,让人心旷神怡,好像置身于原始森林,给人一种返朴归真,回归大自然的感觉。  近年来,内黄县人民政府非常重视“二帝陵”的开发与修葺工作。1989年派新成立的文物保护管理所负责二帝陵的保护工作。2000年,“二帝陵”以众多的文物古迹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被晋升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成立二帝陵景区管理委员会,并持巨资保护、开发、建设帝陵。目前,陵区建设已粗具规模,先后建起了新山门、拜殿、东、西配殿、碑廊、停车场,配置了标准化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牌,设置了景区导游图,制作了中英文说明牌及路标牌,并移植苍松翠柏于陵内,基础设施基本到位,旅游要素基本完善,旅游环境大大改善。一个庄严肃穆,气势恢宏,环境舒适的“二帝陵”景区正喜迎华夏子孙的到来。

   

三、考古发现

颛顼帝喾陵考古调查始于1986年,自此以来,发现有很多遗迹、遗物。有汉砖铺设的多条甬道,唐代建殿基址,宋代建筑基址和水井,元代修建的护陵墙,明代修建的拜殿、院门和神道,清代修建的配殿、山门、御桥。颛顼帝喾陵陵前墙嵌有元天历二年(1329年)“颛顼帝陵”和清嘉庆二十四年“颛顼陵”(1819年)两通标志碑。帝喾陵前墙镶嵌明嘉靖七年(1528年)“帝喾陵”标志碑。在拜殿前和配殿前后的沙下清理出元、明、清历代御祭碑165通。于陵区北侧发现仰韶、龙山时期文化陶片、烧结土、贝壳、灰坑。在颛顼帝喾故都顿丘,即“颛顼帝喾陵”东南2公里的大城村,保存有夯筑城墙和载有“卫邑顿邱”、“颛顼之墟”的碑刻。  2003年3月在梁庄镇曹李庄村东发现的唐开元二年(714年)墓志,记载了墓主人的埋葬地理位置:“……葬于临河县东南十里窦村之北,南瞻囗水黄龙之囗长流,北眺淇川黑帝之陵永固。” 《水经注》载:“淇水北经白祀山东,历广阳里,经颛顼冢西。”颛顼功德盖世,被后人推崇为北方之神,称其玄帝、黑帝。墓葬以北2.5公里即是颛顼帝喾陵,与墓志记载方位一致。所以,“北眺淇川黑帝之陵”中的“黑帝之陵”就是现在梁庄镇的“颛顼帝喾陵”。这些文物都是确认帝陵帝都的实物见证。

   

四、历史价值

颛顼、帝喾是我国古代“五帝”中的两位帝王,距今4500年至5000年。目前,颛顼帝喾陵的考古发现与文献史籍所载二帝活动的地望年代相吻和。该陵寝历史悠久、规模宏大,文物古迹众多,文化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历史  价值、科学价值、及文化艺术价值。颛顼、帝喾陵为帝王陵寝 颛顼、帝喾陵地处黄河中下游,与文献史籍所载颛顼、帝喾活动的地望年代相吻和,且有百余通历代祭祀碑碣佐证,此处为帝王陵寝确切无疑,并有丰富的文物古迹和文化内涵,对于研究古代陵寝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二帝陵遗址是一处有重大学术价值的古文化遗址 陵寝内发现了仰韶文化时期的泥质和夹砂红顶陶片、证明为一处仰韶文化遗址无疑,并发现了龙山时期的文化遗物。此地为古代顿丘所在地,距此25公里的濮阳西水坡遗址中,发现了仰韶时期的墓葬,内有用蚌壳堆塑的龙虎图形,与传说中“五帝”时期的年代相一致,对于我国史前史的研究和夏、商、周断代工程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御祭碑碣数量之多,为我国古代帝王陵寝少有 陵寝已发现历代帝王及民间的祭祀碑碣165通,这在我国古代帝王帝陵中是不多见的,证明了华夏民族对颛顼、帝喾的尊崇。这些碑碣不仅是研究历代官职、地域风俗、政区沿革的重要资料。同时,也是难得的书法艺术和石刻艺术瑰宝。

张璐(2014-11-1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