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宋文学家

家乡区县: 连云港市灌云县

南朝宋文学家。字明远。本籍东海(治所在今山东郯城);一说上党(今属山西),可能是指东海鲍氏的祖籍。他的青少年时代,大约是在京口(今江苏镇江)一带度过的。宋文帝元嘉十六年(439),鲍照20多岁时,为了谋求官职,去谒见临川王刘义庆,献诗言志,获得赏识,被任为国侍郎。刘义庆在这一年任江州刺史,他也在同年秋到江州赴职。元嘉二十一年(444),刘义庆病逝,他也随之失职,在家闲居了一段时间。后来,又做过一个时期始兴王刘□的侍郎,在刘□和太子刘劭一起谋杀宋文帝之前,他已离去。宋孝武帝刘骏起兵平定刘劭之乱后,他又出任过中书舍人、秣陵令等小官。孝武帝大明五年(461),做了临海王刘子顼的幕僚,次年,子顼任荆州刺史,他随同前往江陵,任刑狱参军等职。孝武帝死后,明帝刘□杀前废帝子业自立,子顼响应了晋安王子勋反对刘□的斗争。子勋战败,子顼被赐死,鲍照亦为乱兵所害。鲍照一生沉沦下僚,很不得志,但他的诗文,在生前就颇负盛名,对后来的作家更产生过重大影响。他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诗、赋、骈文都不乏名篇,而成就最高的则是诗歌,其中乐府诗在他现存的作品中所占的比重很大,而且多传诵名篇。最有名的是《拟行路难》18首。这18首诗,不是同时所作,所咏的内容亦非一事,但在艺术风格上比较一致,具有文甚遒丽(《宋书·鲍照传》)的特点,即感情强烈,很有气势,辞藻华美,在锻炼字句上很见功夫。其中如第4首(泻水置平地)和第6首(对案不能食),抒发了寒门出身的正直之士在仕途中备遭压抑的痛苦。第4首比较偏于哀怨,妙在不曾说破,读之自然生愁(沈德潜《古诗源》)。第6首则较激愤,一开始就说: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最后归结为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几乎近于控诉。这两首诗都是作者在仕途中经历了许多挫折以后的心声,感染力很强。另外有一些描写游子、思妇和弃妇的诗,写得也很细致动人。如第12首(今年阳初花满林)写思妇想念游子:朝悲惨惨遂成滴,暮思□□最伤心,膏沐芳□久不御,蓬首乱鬓不设簪。第13首(春禽喈喈旦暮鸣)写征夫想念妻子:我初辞家从军侨,□志溢气干云霄。流浪渐冉经三龄,忽有白发素髭生。今暮临水拔已尽,明日对镜复已盈,都能抓住最富特征的现象,刻画他们的心理。第2首(洛阳名工铸为金博山);第 9首(□檗染黄丝)都是描

雨众不同007(2014-11-1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