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市米粑

家乡区县: 安徽省怀宁县

在每个人的心目中,对于那些富有地方色彩的美食佳肴、风味小吃,无不津津乐道,念念不忘。去北京会想到吃烤鸭,到符离集会想到吃烧鸡,在金华岂能不去啃火腿?人们来到《孔雀东南飞》故事发生地,自然会想到要尝尝小吏港米粑了。

小吏港米粑白嫩细腻,拿在手上微微地颤动着,未入口就已经使人口角流涎;放入口中,酥酥的、软软的、甜甜的,没等细嚼,就想吞了。

街上出售的米粑是用蒸笼蒸的。直径一尺多的竹篾蒸笼,一层层一叠叠,每节蒸笼蒸出圆圆的一笼粑,每笼粑大约两斤多重,然后用刀分切成菱形方块,整齐划一,每块粑几乎一样大小。米粑师傅用四根筷子绑在一起,沾上红色食用色素,在粑上稀稀散散地点上几点。红白分明,赏心悦目。卖粑人刀法很准,有时你买多少,他就会给你切多少,用秤一称,斤两竟然大致不差。也有人将粑做成一个一个的出售,巴掌大小,圆圆的,中间高,四面低,酥软迷人,一块粑两口就吃光了。

小吏港地区的居民住户,大都有自己发粑的习惯。米粑又叫“丰糕”、“发糕”,“糕”者,“高”也,它象征着丰盛富足、喜庆吉祥。人们过年过节要发粑、红白喜事要发粑、做屋筑基打脚要发粑。就连送老人归山、葬坟,也要到坟地散粑,送葬和请来帮忙的人都会抢着吃上几口,以获取吉祥。小孩生日、小外孙上门,一挂大鞭响过,邻居来看热闹,外公、外婆、爷爷、奶奶往往用米粑招待来客。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许多人家这一天吃粽子;有时,人们不做粽子,而是用米粑或麦粑代替。农历三月三和四月八是小吏港地区传统的粑节令,这是传说焦仲卿生于三月三,刘兰芝生于四月八。这一对本应白头到老的恩爱夫妻,终因焦母逼走兰芝、刘氏家兄迫令兰芝改嫁,导致双双殉情而逝。小吏港一带广大群众哀其不幸,村村户户用发粑的方式来吊唁他们,说发粑是为了“巴魂”,说是这两天吃粑能够“巴”住焦、刘的灵魂,灵魂被“巴”住了,他们便能世世代代做夫妻。小吏港地区至今还流传着焦仲卿和刘兰芝爱吃米粑的故事,而且刘兰芝的母亲据说便是制做米粑的能手。每年逢上这两天,家家户户都要发米粑,粑蒸好了,你家送到我家,我家送到你家,一边吃着粑,一边评着粑,小吏港地区村村户户,简直成了粑的世界。一些人家没有条件发米粑,便带上几斤米到小吏港米粑店换来米粑应节令。那两天你去小吏港换米粑,一定要起得很早才行,如果去迟了,粑卖光了,你就有可能满怀遗憾地空手而回。如今,小吏港米粑已经成为风味独特的传统食品。据说,有些外地姑娘乐意嫁到小吏港,竟然是为了能够经常吃到小吏港米粑;一些小伙子乐意来小吏港招亲,也竟然是为着能经常吃到小吏港米粑。

小吏港米粑远近闻名,当地有数户人家就是因为常年卖米粑而成为首富。一些米粑师傅为了赚钱,便挂上“怀宁小吏港米粑”的牌子,去外省市开米粑店。这些小吏港米粑高手,在外地做出的米粑与小吏港本地的米粑相比,吃起来味道差远了,怎么也比不上小吏港米粑,真有点“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味道,这是很奇怪的。难道小吏港米粑真的是因为沾了《孔雀东南飞》的灵气才美味无比吗?

李亚倩(2014-11-1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