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乐名人之韩熙载

家乡区县: 潍坊市昌乐县

      韩熙载(902年—970年8月31日),字叔言,五代十国南唐官吏,青州人。后唐同光进士。因父被李嗣源所杀而奔吴。南唐李昪时,任秘书郎,辅太子于东宫。李璟即位,迁吏部员外郎,史馆修撰,兼太常博士,拜中书舍人。韩熙载博学,善文,史称“制诰典雅,有元和之风。”,工书法,与徐铉齐名。性格放荡蓄有爱妓王屋山。卒后追封为右仆射同平章事,谥“文靖”。有《定居集》、《拟议集》(已佚)、《格言》50余篇,论古今王霸之道,舒雅为之作序。

      韩熙载,其祖先在先秦时期居于南阳,即今河南济源县、淇县之间,春秋时属于晋国。晋末为避战乱,迁居到昌黎(今辽宁义县)。昌黎韩氏在唐代曾出了一个著名人物,即著名大诗人韩愈,遂使昌黎韩氏声名远播,也使许多韩姓之人都以出自昌黎为荣,加之韩熙载与韩愈很可能出自同一远祖,于是后人好事者,便称其为昌黎人了。
      至少在唐朝后期,韩熙载家已经迁到了北海。其曾祖父韩钧,担任过太常卿;祖父韩殷,任侍御史;父韩光嗣,任秘书少监、平卢观察支使。不过韩熙载的曾祖、祖父似乎没有多大的作为,在历史上也没有留下什么记载。他的父亲韩光嗣虽然也没有多少作为,却被卷进了一场兵变,并且导致了韩熙载不得不南迁江南,以避祸乱。

    韩熙载的家当时在五代的后唐统治之下。后唐庄宗同光四年(926年),邺都发生兵变,后唐庄宗命宿将李嗣源率大军征讨,不料李嗣源的军队也发生兵变,与邺都乱兵联合,拥立李嗣源为主。李嗣源即皇帝位,即后唐明宗。唐明宗任命王公俨为登州刺史,另行任命天平节度使霍彦威为平卢节使。王公俨借口将士挽留,拒不前往登州上任。霍彦威率大军进屯淄州,准备进攻青州,王公俨自知不敌,心中畏惧,才勉强前往登州。这年七月,霍彦威进驻青州,并派兵追赶王公俨,将他杀死。参与此事的其他将士也同时被斩,其中包括韩熙载的父亲韩光嗣。
       韩熙载自幼勤学苦读,后又隐居于中岳嵩山读书,大约二十岁时游学于洛阳,并且参加了科举考试,一举考中进士,此时其年龄大约在二十二岁至二十四岁之间。韩熙载在后唐同光年间考中进士后是否担任过官职,史书没有记载,不得而知。不久就发生了其父被杀的事件,并且株连到整个家族,迫使韩熙载不得不逃离中原。
       韩熙载伪装成商贾,经正阳渡过淮河,逃入吴国境内。韩熙载之所以选择这条路线,是因为他的好朋友李谷是汝阴人,颍州的治所就在汝阴(今安徽阜阳),而淮水的重要渡口正阳镇就在颍州颍上县境内的淮河岸边的颍水入淮处,其对岸便是吴国疆土,交通十分便捷。
      关于韩熙载与李谷之间还有一段佳话广泛流传。据说韩熙载与李谷在正阳分手时,两人举杯痛饮。韩熙载对李谷说,吴如果用我为宰相,我必将长驱以定中原。李谷笑着回答说,中原如果用我为相,我取吴国如同探囊取物。也有人说这些话是他们后来在书信来往时说的。后来周世宗果然用李谷为相,采用其谋夺取了南唐的淮南之地;

在枝头跳舞的风(2014-11-1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