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乐名人之阎循观

家乡区县: 潍坊市昌乐县

         阎循观(1724-1771),字怀庭,山东昌乐人。清代著名理学家、教育家、诗人。乾隆七年(1742),阎循观年仅十八岁就考中举人,后讲学于麓台书院。阎循观在麓台书院二十多年的时间里,为麓台书院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阎循观因病去世,年仅45岁。他去世后,韩梦周继续在麓台书院从事教学工作。后人把阎循观与韩梦周,并称“山左二巨儒”。

        (1757年)春天,礼部在北京举行会试。阎循观从麓台书院进京赶考。这次考试,由翰林院侍读学士、乾隆七年(1742年)探花卢文弨任阅卷官。他分到阎循观的卷子,发现文章写得辞简淡醇,非同一般,各阅卷官争相传阅了这份卷子,都赞叹不已。于是,卢文弨将这份卷子呈荐给会试主考官刘统勋(诸城人,刘墉之父),力争推荐该卷为第一名。而刘统勋没有采纳。卢文弨再次抱卷上堂,与刘统勋争辩:“不应该失去这个难得的人才。”但是,刘统勋仍然没有重视这位山东老乡的卷子。名次确定后,其他分校官已经退堂,卢文弨感觉非常惋惜,于是抱卷痛哭起来。这个事件,在翰林院引起了很大轰动。卢文弨由此还得了个“抱经先生”的雅号。为了记住这件事件,卢文弨竟然把自己的堂号命名为“抱经堂”。他精心校堪的数万卷图书,至今仍保存在这座闻名全国的“抱经堂”中。
       这次会考,阎循观虽然没有考中进士,但他的文名却在京师传播开来。受到很大打击的阎循观,从此无意科举,继续与弟子讲学于麓台书院。

       除《四库全书》收录了阎循观十卷著作外,尚有《西涧制义》、《论语谱》、《毛诗读记》、《名人小传》、《见闻随笔》等书录有他的文章。另外还有许多诗篇如《白狼河》、《营邱》以及《夏季咏物诗》等,至今在潍坊一带仍广泛流传

在枝头跳舞的风(2014-11-1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