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河下镇古天兴观是一座有名的道院,其建筑、彩塑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道教文化内涵。
据清曹镳所著《淮城信今录》记载:“古天兴观始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49)。据本地父老相传,在明朝中叶修理一次。清末赖文光捻军进驻两淮时,曾被焚烧。后在光绪年间重修,规模始具。全部建筑共占地约十亩余,坐北朝南,在古镇河下偏北,观后为估衣街(东西向),西侧为茶巷(南北向),俱为河下主要街道。
古天兴观建筑群以中心轴线,由南到北,次第为山门、头殿、二殿和三殿。东侧有不少楼、殿,西侧亦有少数建筑,作两翼形。山门前有广场,约一亩余,东西备有辕门。南面有大型照壁一堵,周身系用大罗底砖斜嵌拼成,上刻约有一丈见方的“妙道通玄”四字,颇为壮观。一山门外有石狮子一对。分列左右,连底座高有八尺余,雕工线条有力,状颇雄伟。其第一层有山门二,正中山门为宫殿形,门头有“古天兴观”四字,系在自矾石上凿成阴文,大约一尺见方,笔力遒劲,填以蓝色,颇为醒目。屋正中神台上面南而立者系赤发灵官,手举钢鞭过顶,状甚狞恶。与其靠背而立面向北者,则为护法韦驮,两手握降魔杵,拄于地下,俱金甲彩袍。两旁为哼、哈二将(即所谓“郑伦”与“陈奇”),俱身高丈余,几乎头触屋梁,虽系泥塑,但外施五彩,周身披挂齐全,颇觉威严。北面有玻璃格子门八扇,常年关锁,因此对头道院落情况,只可望而不可及,要进去必须走东边另一山门。东山六外,有朝西门房两间,一明一暗,一律旧式木质玻璃格扇。与正中山门平行,设有水龙局,中有旧式水龙一架,扁担、水桶和铜水节若干,以备消防之用。再西则为土地庙,嘻嘻二老,鬓发如银,或云:这不是老俩口儿,乃福、德二位尊神。
从东边山门经过道即进入头层院落,正中为头层大殿,殿外有走廊,殴中间神台上供有真武大帝,俗传其主持北方玄武,故周身袍服均黑色,披发仗剑,脚踏龟蛇两将。神台前有高四尺余之铜制方香炉一座,左右把手作二龙抢珠形,两旁有一人多高之方形签筒,亦系铜制,色彩斑斓,古色古香。大殿东西两壁前侧,有巨型铜钟和皮鼓,俱以木架支撑。真武殿(即中轴线)之西,有朝东大殿三间,曰“豆神殿”,神台中间供碧霞元尹男像和卫房圣母元君女像,两旁神台上又塑有东、西、南、北、中五方主痘正神。各神像面前挂有红布甚多,俱系民间小儿因患天花、痘疹,愈后用以酬谢神灵的标志。殿中抱柱上悬有一副对联,上联是:“我已将一片婆心,付诸庇荫”;下联是:“汝需积几份阴骘,留于儿孙”,此联旨在劝人行善积福,尚有一定意义。今天科学昌明,天花在我国已告绝迹,痘神亦随之“失业”,谈不上什么“阴骘”,应当特别强调精神文明了。在头层院落东部,有朝西两间锣鼓亭,系举行庙会及各神诞辰时奏乐之用。
由真武殿东首进二道门,则为第二道院落。朝南有雷祖殿三大间,为古天兴观重点建筑之一,画栋雕梁,重檐飞角,十分壮丽。当中神台上供有雷祖,丈六金身,面有三眼,一只竖眼在脑正中。前有牌位,上书“九天应元雷神普化天尊之神位”十三字。神像左右两侧,各有一待者,东侧者手牵一黑色有角有鳞的座骑,西侧者手捧一对金鞭。神台下面分东西两行,各两人,高约八尺余,俱手执圭璋。文官装束,状甚肃穆,恐系雷祖驾下待从之臣。这三间大殿最可贵的是,即在东西两壁上,从屋顶到神台,以浮雕形式,满塑雷部二十四位正神,每朵云头或每座山巅上,姿势不同地站着一位神像,手中都拿着雷屑和各种古代武器,真是形态各殊,栩栩如生。记得儿时前往参观,印象最深的是有两位女像,一个手持双镜,闪闪生光;一个手执敞开而又膨胀的朝空口袋,形象逼真,颇俱生活和神秘气息。这大约就是所谓“闪电神”和“助风神”吧!据古老传说:古天兴观雷祖殿两面壁上的雷神雷将,可与河下古镇竹巷街的玉皇殿(解放前已被拆毁)东西两壁的天神天将互相媲美,洵为艺术珍品。东西后壁,又各有小神台,塑有太岁像,东面的青面獠牙,三头六臂,手中各执法器,状甚狰狞;西面的神像面貌虽较文静,但两眼眶中各生一手,手掌里又各生一眼,亦属奇特。据道士云:东首为值年太君太岁,西首为甲子太岁。妄言妄信,亦只是民间的一种传说。殿内亦有巨型的铜香炉、铜签筒和铜钟、皮鼓等法器。正中大梁上悬有匾额一方,上题“威灵显赫”四字,上款清光绪初年,下款系里中信士某某敬献。在大殿中间抱柱上悬有一联,上联是:“天威可畏,霹雷一声惊贼胆”;下联是:“神目难逃,电光三闪照人心”。虽寓劝善之心,终多迷信色彩。雷祖殿当中有暗井一口,上盖槟榔石。雷祖殿的西斜对面,则为朝北的火星殿,连正面神台(上面一位)和东西两神台上共六位火神,其余在两边神台上还塑有许多火龙、火马、火鸦及火箭等。最有趣者,为正神座位两旁,各雕一尺多高的小人像一个,系古代平民装束,均呈胁肩谄笑之态,一名掇掇老爷,一名拨拨老爷。民间传说:火神面恶而心善,不大愿意使人惨遭回禄之灾,但耳朵根子很软,经不住两位“小老爷”的不断撺唆,竟把某些家庭烧得家破人亡。此事本不见于经传,虽神话小说和私家笔记亦未见著录,大约旧社会广大群众,对于某些摇唇鼓舌之徒、挑拨是非之辈,于心伤目击之余,创此两个反面小人物,加以谴责,以发泄胸中的积愤吧!火星殿之前,有一颗两人合抱不过来的银杏树,高约四五丈,虬枝插天,浓荫匝地,干上并生有不少乳形木瘤,显已有数百年之久,为这座有名古刹平添几许神秘。可惜在日伪时期,被“二黄”砍伐,否则与城里东岳庙的银杏树可以媲美。二道院子东侧,有一间朝西的财喜殿,当中神台上,有两个神像,一男一女,俱三十左右年龄,男的花帽彩袍,女的凤冠霞帔,颇似一对新婚夫妇。尤其可异者,即周身全系木雕,其颈、肩、臂、肘、腕、指、胯、膝、踝、趾等,俱有活榫,可以转动自如,外加衣冠,颇肖生人。而殿名“财喜”,亦有进财增喜之意。旧社会有些人当儿女婚嫁时,恒来此处香烛祈祷,俾使得他们婚后幸福,故此殿堂虽小,而香烟颇盛。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