睢阳区简介

家乡区县: 睢阳区

睢阳区位于商丘市中心南部,因地处古睢水之北而得名,是商丘市委、市政府所在地,也是商丘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截止2013年底,全区幅员面积960平方公里,耕地104万亩;辖11个镇、8个办事处、92个社区、313个村,总人口86万人。
睢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三皇之首燧人氏在这里发明了钻木取火,睢阳被誉为“中国火文化之乡”。[2-3] 商族、商人、商朝起源于这里,睢阳被誉为“三商之源,华商之都”。[4] 颛顼、帝喾、商汤、微子、刘武、赵构曾等先后在此建都。
睢阳境内名胜古迹有100多处,著名景点有商丘古城、阏伯台、张巡祠、应天府书院、壮悔堂等。
睢阳区地处豫东平原、豫鲁苏皖四省结合部,是全国重要的铁路、公路黄金交通枢纽。陇海铁路和京九铁路、105国道和310国道贯穿东西南北,连霍、商亳、商菏、商周、商登五条高速公路纵横交错。

位置

睢阳区位于北纬34°04′—34°38′,东经115°20′—115°48′之间。地处黄淮平原商丘市中心南部,因在睢水(古睢水)之北,以中国传统方位论,即“山北为阴,水北为阳”,而得名。

气候

睢阳区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日照时数2508.9小时,太阳总辐射年均达122.2千卡/平方厘米左右,12月份最小3.2千卡/平方厘米,6月份最大6.9千卡/平方厘米左右,光照充足,太阳辐射充足,光能源丰富。平均气温13.9℃,7月份最热,平均气温27.1℃,1月份最冷,平均气温-0.9℃,冬不太冷。无霜期206天,最长年份238天,最短年份172天。

民族

截止2013年,睢阳区有汉、回、壮、蒙古、维吾尔、满、藏等20个民族。少数民族主布在古城、新城、宋集、郭村5个乡镇(办事处)的11个村(居)委会,呈现出大分散、小聚居的分布特点。

综述

2013年睢阳区生产总值(GDP)完成166亿元,同比增长12.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762元,同比增长10.3%;农民人均纯收入7622元,同比增长11.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85.6亿元,同比增长14.5%;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2亿元,同比增长23.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6.83亿元,同比增长24.3%。
2013年实施重点项目47项,完成投资50.2亿元,省级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4.5亿元,市级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9.2亿元。
2011年睢阳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45.6亿元,增长12.2%;城镇固定资产投资87.8亿元,增长2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4.6亿元,增长18.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3亿元,增长48.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614元,增长13.4%;农民人均纯收入6001元,增长17.6%。

社会事业

城市建设

2012年初,睢阳区高标准新建改建区乡公路59公里。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稳步推进。积极开展清洁家园行动,配备垃圾运输车780辆,村级保洁员1400人,睢阳区被评为全省“清洁家园行动”先进区。

文化事业

2014年6月15号上午,由睢阳区文化旅游局主办,文化馆承办的“商丘市睢阳区第一届少儿文化艺术节”在宋城影剧院拉开序幕。来自全区近千名少儿载歌载舞,展示才艺。

教育资源

截止2013年底,睢阳全区共有各级各类公办学校275所,其中,普通高中5所,中等职业学校1所,普通初中37所,普通小学230所,幼儿园3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乡镇文化技术学校18所。全区公办中小学校在校生达17万余人。

全区共有教职工8337人。中小学专任教师7740人,其中小学专任教师4397人,初中专任教师2386人,高中专任教师814人,中职专任教师143人。

全区共有各类民办学校50所,其中,普通高中1所,中等职业学校4所,普通初中4所,小学8所,幼儿园33所,在校学生18580人。各类民办非学历培训机构45个。

小坤哥的救赎(2014-11-1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