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特色····

家乡区县: 衡水市故城县

作为地地道道,土生土长的农村的孩子,走到哪吃到哪都忘不了我们家乡的特色,下面让我来介绍一下我们家乡的特色吧,跟我来吧····

蔬菜种植

故城县建国镇姜圈村有着多年的蔬菜种植历史,最近几年更是声名鹊起:全村有130多公顷土地种植蔬菜,占耕地总面积的90%,年人均蔬菜收入达6500多元,蔬菜采摘旺季,日销售额达20多万元。

过去,该村种菜一直沿用传统种植模式,管理粗放,再加上种植结构不合理,科技含量低,生产规模小,造成蔬菜产量低、品质差、效益低。为了提高种植效益,村里也想尽办法带领村民引进新品种、新技术,不断调整产业结构,还成立了蔬菜协会。该村经济发展真正驶上快车道,还是从2005年实施蔬菜标准化种植开始。

生产无公害蔬菜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涉及气温、水质、土肥和农药污染问题,更涉及产前生产资料的准备、产中栽培成套技术和产后储运包装等一系列环节。为此,2005年故城县质量技监局联合县农业局、蔬菜办等单位,共同研究编写了《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规程》、《无公害蔬菜质量基本要求》、《无公害蔬菜生产投入品使用规则》、《蔬菜高效日光温室建造技术规程》、《无公害蔬菜储藏、保鲜及产品质量检测技术规程》和《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等多项地方性标准。

有了标准,蔬菜种植就有了全方位技术依托。村蔬菜协会正式挂牌成为运河无公害蔬菜协会,为使蔬菜品质和种植效益得到进一步提升,协会把农民利益与协会生存紧密联系在一起,采用订单式标准化生产和协会 基地 农户的产业化运作模式,坚持以发展绿色、无公害蔬菜种植为目的,以标准化生产为手段,在蔬菜生产经营中实行五统一,即统一供种、统一测土配方、统一购进生产资料、统一施肥用药和统一销售。

通过这一系列尝试,菜农们真正尝到了采用标准种植蔬菜的甜头。运河无公害蔬菜协会的生产区域由过去的本县本乡扩展到河北、山东等地,蔬菜面积迅速扩大,协会会员达300多户,有10余种蔬菜注册了无公害品牌,并实现拱棚速生菜及陆地菜一年4种4收,经济效益成倍提高。

龙凤贡面

传说一:故城龙凤贡面分圆条和扁条形两种,圆条细而长,中间有孔,称“龙须面”;扁条平而直,薄如纸,称“凤尾面”。此面起源于明朝,为衡水故城镇齐氏始创,迄今已有500年的生产历史。明朝宣德年间进入御膳房,后被清乾隆帝御封为“上用龙须凤尾贡面”。

传说二:故城“龙凤贡面”,分为龙须面和凤尾面两种,龙须面因条圆空心、细如龙须而得名;凤尾面因条扁平直、薄如绵纸而称之。据甘陵县志记载,甘陵手工挂面在明宣德年间即已作为贡品进入皇宫御膳房。清乾隆皇帝南巡驻跸甘陵驿站时,品尝过甘陵挂面后,龙颜大悦。县令闻之,随之进贡皇宫。乾隆皇帝见后喜爱有加,亲笔御封为“上用龙须凤尾贡面”。由此,龙凤贡面便名扬天下,被视为珍品。

该面选用故城半沙地特产的硬质小麦面粉,和以香油、蛋清和其他佐料,手工抻制,阴干而成。其色白微青,柔韧晶亮,条细如须且空心,一煮就熟,久煮不烂,吃起来味厚、细软、有口劲。面条吸水后,一箸挑起,碗内无汤,放下则清汤满碗,令人拍案叫绝。故城贡面选料严格、工艺细致,它白如雪,细如丝,空如竹,韧如藤。入口细腻柔软,清香可口,有筋骨,不发粘,易消化。且一煮即熟,长煮不烂,冷后加热仍保持原样、原味。因条细心空,吸水力强,食时,汤面各半,但将面挑起,却不见碗中有汤;放回碗中,汤水又复析出,是该面最为独特之处。

该地紧靠京杭大运河,客商如云,人们来到这里,都要品尝龙凤贡面,并随身带回与家人享用或馈赠亲友。因此,龙凤贡面几百年来经久不衰。

1900年在天津举办的九国手工制品评比大会上,龙凤贡面荣获铜牌奖。1986年获河北省优质产品奖。2006年被列为河北省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欢迎来我的家乡,品尝品尝吧····

我的主页:http://abc.wm23.com/DHF19930706

梧桐子家乡:http://www.wutongzi.com/kan/hebei/hengshui_gucheng.html

唯冰释爱(2014-04-1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