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山风景区位于大洪山南麓、京山县北部的绿林镇,因西汉末年爆发的第二次农民大起义“绿林起义”得名,被誉为“好汉故乡”。绿林山风景区现有绿林寨、美人谷、鸳鸯溪漂流、空山洞四大景区,集自然景观、历史文化于一体。绿林寨景区为“中国第一古兵寨”,是绿林起义和绿林文化的古遗址,山顶南北两寨延绵着28公里的古城墙,让人感受到那份豪情狭义的英雄气概。美人谷景区是绿林山景区的核心景区之一,传说此地是绿林女兵和家眷的起居洗浴之处而得名。美人谷以美人故事为特点,结合丹霞地貌,几十个形态不一的瀑布群而被人们誉为“湖北新九寨”。
和许多藏在深山无人识的村落不同,位于京山县绿林镇的双桥村,是国家级大洪山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和国家4A级绿林山风景区所在地,也是全国知名的度假胜地。
在这个面积31.2平方公里的村落,山中有水水中有山,美丽峡谷浑然天成,森林覆盖率高达96%以上。走在村里,满眼都是苍翠的景色,美丽宜人。在这里,既可体验“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农家气息,又可享受到绿林山、鸳鸯溪等自然人文景观所带来的乐趣与惬意。
“双桥”与村落绿林镇位于京山县以北大约40公里,是“湖北旅游名镇”。来到镇上,继续向北前行约5公里,眼前的景致变得逐渐生动。这是一个高山、峡谷、溶岩等特殊地貌和典型地质现象遍布的村落。悠远绵长的富水河从村里流淌,村民们沿着河两岸的峡谷栖居。进入村落,不知不觉中就已经被葱茏的群峰合围,被醉人的山水亲切地拥抱着。沿途的原生态森林、流淌着的山泉、峡谷边的峭壁奇石,让人看得目不暇接。从远处传来阵阵清脆的鸟鸣,让人自觉地把脚步放轻,生怕惊扰了这原本属于自然的宁静。
如此美妙的山村为何会被叫做“双桥”?在村里,村妇女主任朱德秀饶有兴致地引领我们寻访。“双桥村的名字,来源于村里的两座古石桥。一座叫‘姑桥’,另一座叫‘嫂桥’,这两座桥在村3组,绿林山深处的山崖之上,至今保存良好。”沿着山路步行,一路上凉风习习。拐过几道弯,再沿着山崖攀登,远远地就看到两座古朴典雅、小巧灵秀的石桥。“姑桥在前,长6米,宽1.3米,桥拱距山崖下20余米;嫂桥在后,长2米,宽2.2米,距山崖下18余米。”朱德秀介绍说,而关于“姑嫂桥”的来历,其中有着一段动人的故事。
相传,早在汉代,这里就是通往大洪山腹地深处的“咽喉要道”,因为时有山洪突发,造成商旅难行。那时候,居住在深山中的一对兄妹,为了方便过往的行人,拿出多年积蓄,雇人伐木垒石,修建石桥。次年,兄成婚娶妻,他们一家继续行善积德,造福乡民。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在架桥时,兄长不慎失足掉下山崖,不治而亡。失去兄长的妹妹忍着悲痛,建好了石桥。没过多久,嫁过门的嫂嫂也拿出全部积蓄,在离人行桥不远处的崖壁间,又架起了一座宽大的石拱桥,供车马来往。
姑嫂两人的善举,赢得周边乡邻的一致称赞。人们把这两座桥称之为“姑嫂桥”,又叫做“绿林双桥”。在清嘉庆年间,古桥受到损坏,绿林山区的老百姓为了纪念两位奇女子,自发捐资又重修了两桥。
如今,多少年过去了,横亘于深山幽谷中的“姑嫂桥”,不仅代表着当地人的勇敢和善良,更寄托着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思念。
满村皆是景作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双桥村有着丰富的自然、人文景观。全村共有绿林寨、鸳鸯溪、美人谷、姑嫂桥、兄弟柏、姊妹桂、九十三凹和王母塘大小8个景区,有绿林山一个省级自然保护区,有绿林寨古城址一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用村党支部书记邓伦义的话说,“双桥村处处都是景,看不完也数不清。”在双桥村3组,有两株并行生长了上千年的古柏树,被人们称为“兄弟柏”。相传这两棵柏树分别为绿林军首领王匡、王凤兄弟所栽,兄弟俩曾在树下立下誓言,要“刺破青天,推翻莽制”。继而有了后来著名的绿林起义。这两株柏树高约30多米,如今仍伟岸挺拔,生机勃勃。在“兄弟柏”不远处,修建有王匡、王凤故居,这是一座汉代风格的仿古建筑,泥墙土砖,屋顶四角飞翘。整座房屋掩映在一片青翠的竹林中,仿佛将人引入一个武侠的世界,挥洒出绿林英雄的浩然正气。与“兄弟柏”齐名的自然景观还有“太阳松”、“古银杏”和“姊妹桂”,他们被合称为“绿林四宝”。“姊妹桂”同样在双桥村3组,两株桂花树同高15米多,相偎相依,娇态丽姿,宛若一对雍容华贵的孪生姐妹。到了农历八月,桂花飘香,方圆十里都是清香一片。去双桥村度假,绿林寨和鸳鸯溪这两大景区绝对不容错过。绿林寨景区位于双桥村东部的绿林山,其山海拔高度888米,至今保存有2000年前西汉末年发生的历史上第二大农民起义策源地的古兵寨——北寨、南寨、古梯田和峰火台,景区内古树成荫、古藤攀附、奇石林立、古寺尚存。围绕着绿林起义和绿林文化,绿林寨打造了神箭营、神炮营、神骑营、神兵营、神弩营,中华绝活演武场、骑马场、斗兽场、古战表演场、狩猎场以及会盟结义表演、空中走廊等多个旅游景点和参与项目,享有“中国第一古兵寨”的美誉。
鸳鸯溪景区主要以漂流为主。鸳鸯溪发源于大洪山主峰宝珠峰脚下的白龙池,全长6.7公里。乘橡皮筏漂流,河流蜿蜒曲折,沿途山高岭峻,峡险谷幽、鸟语花香,美不胜收。“目前正是旅游旺季,仅鸳鸯溪景区日接待游客就已达到3000多人。”在大洪山风景名胜区京山管理局,副局长张正伟这样告诉记者。据他介绍,每年慕名来双桥村旅游的游客有近百万人次,年旅游综合收入超过2亿元。
生态的坚守在双桥村采访,处处可以感受到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干净整洁的村容村貌,处处可以听见双桥村人与自然相互呵护、相互给予的动人故事。双桥村从1999年开始着力旅游经济的开发,通过招商引资开发了鸳鸯溪漂流、绿林寨等景区。开发之初,当地政府就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双桥村旅游资源丰富,但开发时必须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只有做到科学、合理、有序开发和利用,才能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双桥村的开发进行了精心设计和规划,规划包括对农田保护区及生态保护区的划定、旅游产业及村庄的空间布局,注重生态环境、土地、水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统筹安排好民居工程、道路交通、绿美靓化工程、新能源利用工程、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等,使得整个村容整洁有序,建筑风格简洁明快、落落大方。
从那时起,村里开始封山育林,商品材砍伐计划被取消了,消耗森林资源进行的代料香菇生产被控制了。村里还严厉打击倒买倒卖古树名木的违法犯罪活动,关停了所有6家消耗木材和矿产资源、破坏生态环境的工业企业。保护生态,保护环境逐渐成为村里人一种自觉的生活方式。
良好的自然环境也给双桥村人带来了丰厚的回馈。经过短短几年发展,双桥村由当初的深山老林,一跃成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一块块“国字号”、“省字号”的招牌挂在这里。旅游业的发展,也加速了村民们致富的步伐。昔日的家常菜变成了农家乐,山上产的板栗、葛粉、蜜枣、柿子也成了旅游产品。目前,双桥村有30多户村民办起了农家乐餐馆,全村有近三分之一的人从事旅游行业。
2012年,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走遍中国》栏目组也慕名而来,以双桥村为主要取景地,制作了一期“观鸟”的专题节目。通过观鸟这个侧面,向世人展示了双桥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友好相伴的美丽画面。
“未来几年,我们将继续坚持‘生态农业、休闲旅游,一切围绕旅游产业发展的富民兴村’的路子。”村党支部书记邓伦义告诉记者,“绿色幸福村”的理念给了他们很大的启示,只有保护家园的生态美好,才能真正实现“绿色幸福”的美好愿景。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