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宝剪纸---指尖的灵动

家乡区县: 灵宝市

     在河南灵宝,每逢节庆,人们都会用剪纸做装饰。比如:结婚布置新房就剪龙刻凤,寓意龙凤呈祥;春节,家家要贴双鱼、牡丹、大鸡等剪纸,寓意年年有余、富贵、吉利、益寿延年。    

     灵宝剪纸的题材大都是人物、动物、草木花卉这些寻常可见的事物,然而聪明的灵宝人却可以通过谐音、象征等手法,将其构成寓意性的艺术画面。当地人常说“画上要有戏,才能看不腻。出口要吉利,才能合人意”。    

     灵宝剪纸,粗犷中带着灵巧,早在周朝时就已见雏形。几千年来长盛不衰,并且形成了一种文化,并得以流传。 2008年,灵宝剪纸被列入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千年灵宝剪纸 中国传统文化活化石    

     剪纸是用剪刀或刻刀,在纸张、金银箔、树皮、树叶、布、皮、革等片状材料上雕刻的一种镂空艺术。剪纸,是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是活的化石。    

     坐落于河南西部的灵宝市,风光秀美、历史悠久,被誉为黄河金三角上一颗璀璨明珠,因为与中国 古代圣人老子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而被世人所知。就连当地最有名的手工艺品——剪纸,也与老子颇有渊源。 传说春秋末年,老子骑青牛过函谷关,被关长尹喜留下著书。恰逢当地流行瘟疫,一天,青牛吐出牛黄,老子就用牛黄炼出仙丹,分发给百姓,救了众人性命。从此,百姓就把老子奉为太上老君,把青牛奉为神牛、金牛。从那时起,每年春天,村民都会用黄丝帛、金银箔、剪成牛形图案贴在门窗上,并用朱砂写上四句咒语:“新春正月二十三,太上老君散仙丹,家家门上贴金牛,一年四季保平安”,用来驱病避邪。在中华文化里,能够流传千年的,最初的用途多是祈福。尽管“老子救人”的故事是传说,却可以为“剪纸起源于古人祭祖祈神活动”的论断提供辅证。    

     唐朝杜甫曾作“暖水濯我足,剪纸招我魂”的诗句,从中,也可以看出剪纸的渊源。传说有演绎的成分,不可全信。但灵宝剪纸在汉代已经出现却是有据可查。汉、唐时期,当地的人们就开始用金银箔或彩纸剪成各种花草图案,用来美化生活。科技的进步自然而然也带来剪纸的繁荣。在明、清代服饰中,云头鞋面、门窗亮方、顶棚、枕头等剪纸作品大量出现。    

     民国以来,灵宝剪纸艺术又进入新的领域。舞台布景、商品橱柜、礼堂、建筑物上的装饰等,常有剪纸艺术。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有机构曾收集民间剪纸艺术珍品300余幅。1990年代,焦村镇、函谷关镇、五亩乡、阳平镇、西阎乡都涌现了不少剪纸专业户与剪纸世家。

123木头人(2014-11-1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