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职业是我们大家从小学就已经接触了,在我们的心中从启蒙开始就已经种下了充满尊敬和爱戴的种子,也是因为在这个职业上默默奉献了无限心血以及精力的他们,坚守多年的他们,才能造就一代代莘莘学子的成长与成才,我们用最诚挚、最深情、最崇敬的声音称呼这些无私付出的人们——老师。是他们伴随我们从稚嫩走向成熟,就像我们的父母一样真切的对待我们,带领我们遨游于知识的海洋,引导着我们开辟更加美好而广阔的天空。下面我要介绍的这个人就是在这个岗位奋斗、坚持、付出了四十年的老教师。 如今他已经是鬓角泛白的七十岁的老人了,虽然已经从教师的职业上退了下来,但经常不服老的在我们这些子孙耳边唠叨说:“如果不是年纪大了,耳朵出毛病,我还能再教孩子们十年。唉........。”曾经我不能理解他语气中的伤感和无奈,只是单纯的认为是老人家岁数上了,人也会变得唠叨,可是后来当我逐渐的长大,接触了更多和他一样职业的工作者,我恍然大悟。 从他二十几岁从学校毕业步入教师那三尺讲台已经不知不觉过去了四十多年。当年意气风发的年轻小伙,在学校领导的陪伴下迈进了略显贫苦的小教室,看到那一个个鲜活而稚嫩的脸庞,他读到了孩子们的好奇心,更重要的是被他们深切的求知欲感染了,从那一刻开始他就在心中默默的立下决心,—定要将自己的知识传授给这些孩子们,对得起他们那一声声装载了爱戴的称呼——“老师”,就这样,从此他也在这个养育自己多年的家乡安定下来,之后顺其自然的娶妻生子。 结束了学生时代,他的生活开始了忙绿,现在的他卸下了父母的“望子成龙”的担子,却又挑起了几十个学子教育的重担。每天在学校的时间多过和家人相处的时间,家里的农活、老人的赡养、孩子的照顾更多的是被妻子承担下来,所以他总是教育我们一定要好好孝敬他的妻子。不管是风雨天气,还是雨雪,他总是早早就到学校,提前准备好当天的教程,因为学校的教师资源短缺,一天下来,他几乎担任了几门课的老师,主教语文,可是数学、自然、思想品德也没有落下,听他讲述这些的时候,我笑着说:“您倒成了全能教师了。” 对待那些他教的孩子们,他一直用心的实践着当初的决心,尽可能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对于那些比较顽劣的学生没有放弃过,送走一届届的小学毕业生,踏进初中的校门,他相信这些孩子在小学能够得到很好地启蒙,以后才会越走越远,视野也会越来越开阔。他坚信自己的担子更重了,成为了一份不可推卸的责任,接手了学校唯一的图书馆后,那里成了他的办公室,为了丰富孩子们的所知所想,首先他就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现在的他依然是趁着空闲时间就会那本书,带着老花镜坐在门前看书看到打困。 我相信他的努力是一直被学校赞赏,并且令学生难忘的。四十年的风雨教程,老化了他的身躯,不变的是那份敬业的心,过去许多年,他教的很多孩子们都已经成家立业,偶尔在路上遇到还会记得他的可亲可敬,甚至还有远在他乡的学生在工作之余给他写信惦念,我看到字里行间那个学生对他的思念,对他的敬爱。 他就是我的姥爷,如果说父母是生我,那么姥爷就是教我,他是我最初的启蒙者,十几年的相处,给予了我最宝贵的财富。他把自己半辈子的心血注入了这个职业,无怨无悔。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