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东的历史文化(二)

家乡区县: 安徽省颍东区

  前燕代后赵,太和元年(公元366年)前后,境内仍仅置汝阴郡,郡下无县。前秦灭前燕,太元7年(公元382年)前后,境内仍仅置汝阴郡,郡下无县。

  太元8年(公元38 3年)在今淮南市八公山下淮河之滨发生了淝水之战,东晋收复了包括汝阴和古慎邑在内的大片土地,因战争连年,人口流失大多,此地未置郡县。 南北朝时期,汝阴之地初属南朝宋。宋永初2年(公元42 1年),侨置楼烦县(原在今山西省宁武县境内)于慎(今颍上县江口集北面古城自然村),属豫州管辖(治所在悬瓠城,今河南省汝南)。

  北魏始光(公元424年~42 7年)初,封孔昭为汝阴侯。神?3年(公元42 1年),拓拔焘封功臣长孙道生为汝阴公。南朝宋元嘉1 0年(公元4 3 3年),收复汝阴地。元嘉24年(公元447年),刘义隆封其子刘浑为汝阴王。北魏承平元年,宋元嘉29年(公元452年),北魏大将索虏率军攻占汝阴。北魏和平2年(公元46 1年), 拓拔嗣封其弟拓拔天赐为汝阴王。

  直到大明8年(公元4 64年),宋收复汝阴地,置汝阴郡。泰始3年(公元4 67年),北魏围攻汝阴城,被宋汝阴太守张景远打败,第二年张景远病故,北魏占领汝阴。泰豫元年(公元472年),宋侨置南汝阴郡于合肥,并同城侨置汝阴县。侨置慎县于今合肥东面梁园镇。升明2年(公元478年),宋收复汝阴故地。南朝齐建元元年(公元479年),萧道成黜宋顺帝刘准为汝阴王。第二年,北魏步骑2 0万南侵,占领汝阴。太和20年(公元496年),拓拔元宏封拓拔景和为汝阴王。

  永元元年(公元499年),南齐伐北魏,收复汝阴。同年,北魏卷土重来,再度占领汝阴。南朝梁天监7年(公元508年),梁攻克汝阴故地,封刘端为汝阴王。侨置“双头郡’’一汝阳弋阳郡,辖汝阴县。又置颍川郡,仅辖一个许昌县(今颍东区口孜镇康桥行 政村西古城孜自然村)。所谓“双头郡”,实际上一个治所。一个官员管两郡,有时郡县同在一个土城内,如颍川郡和许昌县,实际人口不多,所辖区域也有限。北魏熙平元年(公元5 1 6年),北魏攻入汝阴。梁普通5年(公元524年),梁武帝北伐,又收复汝阴,可谓战事不断,政权更叠。

  北魏孝昌4年(即武泰元年,公元528年),北魏攻进汝阴故地,改置颍州,这是历史上首次使用颍州地名。 梁太平元年(公元556年),封刘睿为汝阴王。但汝阴故地未置郡县,将侨置合肥的南汝阴郡改为汝阴郡,与南豫州同治一城。当年,汝阴故地又被北齐攻占。北齐在武平3年(公元5 72年),又将汝阴郡与北陈郡,合州同城侨置于今合肥市。 隋文帝开皇3年(公元5 8 3年),干汝阴故地置颍州。炀帝大业3年(公元6 07年),废州,行郡县制,改颍州为汝阴郡,辖汝阴、颍阳、青邱(今颍东区口孜镇康桥行政村西古城孜自然村)、颍上、下蔡(今淮南市凤台县)5县。今颍东区之地域属汝阴、青邱两县管辖。 唐初称汝阴郡,武德4年(公元62 1年),置信州(阜阳城)、青邱(今颍东区口孜镇康桥行政村西古城孜自然村)、永乐(阜阳城西闻集镇附近)、永安(阜南县永安店)、高塘(临泉县高塘集)、沈丘(今临泉县城)、汝阴、颍阳、颍上等县,今颍东区之地域属汝阴、青邱两县分辖。武德6年(公元62 3年),改信州为颍州,撤高塘、永乐、永安3县入汝阴县。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又撤沈丘、颍阳、青邱等4县,并入汝陌县。同年,全国设1 0个道,颍州属河南道,辖汝阴、颍上、下蔡3县。开元1 3年(公元725年),唐玄宗封李?为颍王。至德2年(公元7 5 7年),唐肃宗封来?为颍国公。开成元年(公元8 36年),唐文宗封李?为颍王。天复2年(公元9 02年), 唐昭宗封李?为颍王。 五代十国时期,本地域先后分属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皆称颍州,沿袭唐朝设置。宋开宝6年(公元97 3年),置颍州,辖汝阴、万寿(今太和县原墙集)、沈丘(今临泉)、颍上四县,属京西北路(治西京,今河南省洛阳市)。今颍东区地域属汝阴县管。庆历年间,仁宗先后封赵从霭和宠籍为颍国公。

更多精彩请继续关注:

我的能力秀主页:http://wm23.cn/lulu__0305

我的梧桐子主页:http://www.wutongzi.com/uc/66626863.html

我的新浪微博:http://weibo.com/u/1748412160

我的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748412160

高小露(2014-11-1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