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云山,位于镇安县城西南35公里处,距西康高速公路东坪出口15公里,主峰海拔1665米。山上十余处古朴、奇巧的殿堂楼阁,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五年。2003年被列入省二级文物保护单位。
“金顶旋转在九霄,脚踩飞云魂飘渺。果是人间一仙界,天宫胜景独这好。”这昔日志士名人咏诗赞誉的,就是位于镇安县之西的柴坪镇安坪村的塔云山奇观。 塔云山
塔云山,又名讨儿山,海拔1665.8米,邑人进士晏安澜改今名。由一馆、一堂、一庙、一塔、九殿组成,始建 于明万历二十五年(公元1597年),清代和民国皆有增修。塔云山的第一景是塔云仙馆。5间正堂,两层楼阁,是专为上山进香和游客设置的食宿之所,可容纳500余人。公馆正中嵌镌着“塔云仙馆”四个大字,熠熠闪光。公馆右上手是一座大殿,青堂瓦舍,雕梁画栋,粉墙彩绘,有12尊生机盎然的泥塑神像。从大殿向东南绕一道弯,过一个小山垭,便可看到数十面排列整齐的石碑。块块碑文详细地记述着修葺庙宇的年代和募资者姓名。
从碑林前行10余米便是一块开阔地,这里有灵宫殿、龙王殿、文官殿、玉皇殿、娘娘殿、祖师殿和八仙 堂。在龙王殿后山,八仙堂左侧有一座古朴典雅的玉石塔。塔底围2米,高5米,分为五层建制。塔壁有玉溪氏题写的“半世从未染红尘,自是蓬莱第一人,身古熏名云玉石,念动塔里贮阳春”楹联。塔门坊有石刻对联一副,上联“果满善圆千秋巩固”,下联“功高德厚万古流芳”。
顺石塔再向崖巅攀登,约1.0米的险厄处有一座面积不足2平方米的小庙。故命此庙为“舍尸殿”。从“舍尸殿”转身向右攀,又有一个山巅,山巅上有一座3间两楼的殿堂,名曰“一殿门”,又叫“化钱炉”,殿门匾楷书“天外云峰”4个大字。
登塔云观奇景,绝妙处在金顶。金顶就是观音殿。这座不足6平方米的小庙,建筑十分险厄。它居于塔云山顶,三面悬于万丈深渊,是用4根石柱插入石缝,用石条铺垫立基,庙顶用黄铜铸尖。黄铜顶经阳光照耀,闪烁出万道金光,故有金顶之说。这座观音庙有4根翘角飞檐,每根翘檐各挂21斤重的铜铃一颗。铜铃随风舞动,发出有节奏的音韵,青龙活灵活现形欲腾飞起舞,其工艺精湛堪称一绝。庙门额横匾石刻“塔云山”3字;石雕楹联是“树长菩提荫庇人天百岁;花开覆钵香荡世界三千”。[1]
规模
塔云山,俊秀、高耸、险峻,远眺如破土而出竹笋,清新秀丽,近看又像耸入天际的高塔,雄伟壮观。
古建筑群在海拔2000余米处,由一馆、一堂、一庙、一塔、九殿组成。据碑文载,庙宇建于明万历年间(1582),清乾隆、道光、光绪、民国期间曾五次修葺初具规模,壮观古朴。
塔云山地形陡峭,奇石嶙峋,有峰岭、峡谷、绝壁等各式地貌。森林茂密,风光旖旎,大树参天、空气清新,山上道教建筑依山势而筑,雕梁画栋,建筑风格十分独特,历经400多年,依然保留尚好。特别是高耸于万丈悬崖上的金顶,更是远近有名。金顶不足3平方米,建于塔云山顶,三面为千仞绝壁。登临金顶朝拜,脚踏流云,听松涛、赏圆月,素有“金顶刺青天、松海云雾间”之说。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