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德平的身份很复杂,首先他是一个农民,因为他家里世代务农;他又是一位作家,他的剧作多次获得各类奖项;他还是一名团长,他率领的大厂评剧歌舞团,仅一年就走了全国的二十三个省,演出多达260场。团里人都亲切地叫他“老爹”,因为他把团里人都当孩子一样疼爱。 《艺术人生》上的赵德平
1982年,赵德平关闭了效益丰厚的工厂,临危受命,出任重新组建的大厂评剧团团长。之后,他又婉拒了省文化厅副厅长的职位安排,谢绝了上海浦东开发区文化主管的邀任,一门心思为农民创作戏剧。20多年间,他创作的8台大戏和40多个小品,无一不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他的作品多次荣获“五个一工程奖”、“中国曹禺戏剧文学奖”、“文华新剧目奖”等国家大奖。而昔日倒闭的剧团,如今也已远近闻名,固定资产逾千万元。即便在一系列光环环绕下,赵德平仍始终把自己定位于一个农民,保持着农民剧作家的本色。他住在老家袁庄,睡大炕,吃粗粮,还承包了十几亩责任田。在与农民“零距离”接触中,他的创作灵感喷涌如泉。1994年,大厂发生一场百年不遇的大水,住房被淹、鱼塘被冲,引发了干群之间的矛盾。大水在干群之间砌起了一道“水墙”,而干部冒险指挥抗洪救灾,又赢得了群众的充分理解,冲开了这道“水墙”。赵德平以此创作的《水墙》一炮打响,演出近千场。
在1994年春节联欢晚会上,由已故表演艺术家赵丽蓉表演的《大年三十吃饺子》给全国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是很多人并不知道这个小品就出自赵德平的笔下。而在此之前,他已经是《嫁不出去的姑娘》、《男妇女主任》等四部影视作品的编剧;2004年,由赵德平与人合作的18集电视连续剧《当家的女人》一经央视播出,立刻在全国观众中引起巨大轰动。赵德平所在的大厂评剧歌舞团带着他创作的作品走遍了大江南北,若想邀请他们演出,不提前预约可不成,这也一度被称为“赵德平现象”。尽管如此,赵团长收到临沂日报报业集团的邀请之后,还是很爽快的答应前来。
1984年,《嫁不出去的姑娘》由北京电影制片厂与河北电影制片厂联合拍摄成彩色故事片,这是赵德平第一个电影作品。 影视作品《男妇女主任》
1986年,《啼笑皆非》由北京电影制片厂与河北电影制片厂联合拍摄成彩色故事影片。
1987年,《罪人》由北京电视台改编成电视剧《野种》。
1988年,《男妇女主任》由河北影视中心拍摄成电视剧。
1988年,《男妇女主任》由长春电影制片厂和沈阳本山艺术公司联合拍摄成‘99贺岁影片,该片于1999年5月荣获中国电影华表奖,赵德平获优秀编剧奖,同年该片荣获中宣部第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和中国大众电影百花奖。
2002年,与人合作创作了十八集电视连续剧《当家的女人》,中央电视台电视剧制作中心制作,央视播出。
2002年,《水墙》一作拍成全国第一部影人艺术片,片名改为《小康之路》。2004年3月全国上映。
2003年,《全国喜剧小品大赛》三个作品获奖《特殊宴请》、《夸七爷》、《模仿秀—真假赵丽蓉》。
2004年4月17、24日,央视《周末喜相逢》两期播出八个综艺作品,引起全国轰动,邀请电涵不断。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