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审旗地处毛乌素沙地腹部,历史上沙大风多、十年九旱,是典型的生态脆弱地区。多年以来,10万乌审人始终把生态建设作为立旗之本、生存之机、发展之要、振兴之举,在1164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植树造林、改善生态,全旗可利用草牧场面积、森林资源总面积和植被覆盖度分别由新世纪初的742万亩、371万亩、65%提高到1060万亩、559万亩和78%,荣膺“全国绿化模范旗”、“林业科技示范旗”、“中国绿色名旗”和“全国生态小康示范旗”等称号。
发挥典型带动,形成全民造林的良好氛围。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中,饱受沙患的乌审人对绿色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深情向往和执着追求,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绿色接力”,形成了造林就是造福、绿化就是文化、增绿就是增寿的朴素的生态文化理念。建国伊始,面对恶劣的生存环境,在宝日勒岱的带领下,乌审召人发挥愚公移山精神,在茫茫毛乌素沙地植树造林,创造出了“前挡后拉,穿鞋戴帽”、“草库伦”等生态治理模式,成为当时全国生态建设的一面旗帜。上世纪80年代,殷玉珍以“宁肯种树累死、也不叫沙欺负死”的坚强决心,20多年治沙造林6万多亩,成为新时期治沙造林的楷模。我们始终秉承“谁造谁有、谁开发谁收益”的原则,在宝日勒岱、殷玉珍两代治沙劳模的影响下,先后涌现出盛万忠、乌云斯庆、李京陆等一大批治沙造林模范,发展5000亩以上治沙造林大户240多户,承包荒沙150万亩,治理荒沙60多万亩。建立“公仆林”、“青年林”、“民兵林”、“三八林”等义务植树造林基地1万多亩,义务植树1100多万株,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全旗人民的自觉行动。
健全工作机制,形成科学防治的良好格局。近年来,我们结合实际制定出台了《乌审旗拍卖荒沙土地使用权实施方案》、《乌审旗关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决定》、《乌审旗禁牧休牧划区轮牧暂行办法》、《中共乌审旗委员会乌审旗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加快林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举措,扎实推动林业生态建设。一是率先推行禁牧休牧划区轮牧政策,在农区、半农半牧区全年禁牧,牧区季节性休牧,以草定畜,让草原休养生息。二是认真组织实施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小流域治理等工程,加大草牧场建设力度,提高森林植被综合覆盖度;三是加快推进生态移民、扶贫移民、劳务移民、教育培训移民等建设进程,通过人的主动退出,实现生态的自我修复和平衡。四是优化国土布局,制定实施农牧业经济优化开发区、限制开发区、禁止开发区“三区”发展规划,重点将占全旗国土面积46%的生态环境恶化区域确定为禁止开发区,启动建设5400平方公里生态自然恢复区,让地于生态。现在,全旗生态建设以每年百万亩的速度快速推进,累计投入资金20多亿元,退耕还林还草面积达到78万亩,退牧还草面积达到602万亩,建成2460平方公里生态自然恢复区,大风扬沙天气由25天降至15天,河流和水库均未污染,达到三类水体标准,环境空气达到二级标准。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