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邑民俗之生活习俗

家乡区县: 夏邑县

  夏邑人民的生活习俗源远流长,异彩纷呈。

  夏邑人向来节俭持家。建国前,在饮食上多数是“糠菜半年粮”,诙谐、乐观的夏邑人民常以“窝窝头蘸辣椒,越吃越上膘”、“油吃一点香”来自我安慰。那时候,粗粮是百姓的主食,多以窝窝、锅饼和糊涂(粥)、豆杂面条和萝卜、大葱、白菜、大蒜、家庭制作的咸菜为每天的饭菜,贫穷人家连这些也吃不上,富有人家,吃馍也只是花卷(中间夹杂着几层薄薄的白面)和白面皮烙馍。自1980年以来,人们的生活渐渐好起来,鸡、鱼、肉、蛋已不足为奇。

  尽管那时候生活困难,但夏邑人有个好风俗,每顿饭先给长辈盛,有好吃的先长辈后晚辈。然而现在,个别家庭正好反过来,过去的好习俗不见了。

  在理发上,夏邑有“正月不剃头”的习俗。有俗语云:“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舅。”另外,孝是夏邑人最为注重的,有“父母去世,儿子百日内不剃头”的习俗。随着时代的变迁,正月里不剃头的习俗已很少存在,然而父母去世儿子百日不剃头的习俗依然保留着。

  夏邑人的服饰和我市其他地方有很多相同之处,但百姓多以宽大舒适为最佳。以前,百姓的服装一般为土布,自纺、自织、自裁、自缝,颜色主要有黑、白、月白、蓝等。男性,夏戴草帽,春秋戴瓜皮帽,冬戴毡帽;身穿对襟褂,宽腰长裆裤,冬天穿老棉袄;脚穿粗布鞋、圆口鞋;长带束腰,布带扎腿。女性,青年女子多无顶戴,鞋上绣花,前加缨穗;中老年妇女头顶兰底白花柳条长方形头巾,脚穿尖口鞋,长条布(裹脚布)缠足。儿童的穿戴朴素又花哨,夏秋季节戴绣花帽或红顶瓜皮帽,冬季戴绣花虎头风帽;脖子上系围嘴,前胸挂肚兜;下衣是坎肩连腰开裆裤,脚穿猫眼绣花鞋。

  建国后,夏邑人爱赶时髦、追潮流,“文革”中,男女青年风行穿绿军装;到了80年代,流行穿中山装、香港衫、西服、喇叭裤、牛仔裤、连衣裙等,男戴鸭舌帽,女穿高跟鞋。尽管夏邑人赶潮流,但至今还保留着“长辈去世一年和百日内,子女晚辈穿白鞋不穿红衣”的习俗。

  夏邑人民的住宅历来讲究前低后高,多建四合院。贫穷人家多以土坯砌墙,麦秸覆顶。少数富户多用青砖小瓦,并以花脊装饰。那时,不管穷富,夏邑人都是长辈住堂屋,晚辈住偏房。现在,夏邑到处是楼房,那些又矮又窄的房子不见了。但习俗却变了,如今多数是父母四处借债为儿女盖楼房,盖好后儿女住,而老人却住在偏房或者旧房子里,个别的甚至盖好了新房,自己却没地方住了。

哆哆(2014-04-1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