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周口
周口
口市位于河南省东南部,东临安徽阜阳市,西接河南漯河市、许昌市,南与驻马店市相连,北和开封市、商丘市接壤,2000年6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地设市。全市国土面积11959平方公里,现有人口1120.6万人。辖扶沟县、西华县、商水县、太康县、鹿邑县、郸城县、淮阳县、沈丘县、项城市、川汇区10个县市区和一个省级开发区—周口经济开发区。311国道横穿东西,106国道纵贯南北;大庆至广州、南京至洛阳、永城至登封、商丘至周口4条高速公路在周口交汇,是全省为数不多的有环城高速的城市之一。
周口历史悠久厚重。距今有6000多年的文明史,素有“华夏先驱,九州圣迹”之美誉。太昊伏羲氏建都宛丘(今淮阳县),定姓氏,制嫁娶,燃起了人类文明的第一缕曙光;中国女神女娲氏都于西华,抟土造人,炼石补天,被尊为中华人文始母;炎帝神农氏始都于陈(今淮阳县),尝百草,艺五谷,开创中国种植、养殖的新纪元,周口因此而成为中华文明传承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三皇故都文化圣地”。周口古属陈国,《诗经·陈风》赫然在目;战国末期,为楚都所在地,史称郢陈;秦末农民起义,陈胜、吴广在此建立张楚政权;两汉时期,陈为皇子领地,繁荣昌盛,富甲一方;魏晋以来,以淮阳为中心历次设郡置府。周口人杰地灵,历史上名人辈出,老子(李耳)为道教鼻祖,所著《道德经》流芳千古;还有东晋太傅谢安、文学家谢灵运、现代民族英雄吉鸿昌、历史名人袁世凯等灿若星辰。
周口农业资源丰富,是全国重要的粮、棉、油、肉、烟生产基地。周口还是国家重要的黄牛、槐山羊、生猪养殖及肉制品出口基地。所产槐山羊皮为出口免检产品,远销美、英、意、日及东欧各国,历史上与河北张家口并称中国南北“两大皮都”。中央在此建有国家粮食储备库、食糖储备库、猪肉储备库、棉花储备库等重大战略物资储备项目,发展农产品商贸物流产业前景广阔[1]。
地理位置
地形地貌
周口周口
周口
地属黄淮平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自然坡降为1/5000-1/7000。海拔高度为35.5-64.3米。大致以川汇区至太康一线为界,线西海拔高度为50—64.3米,自然坡降为1/5000-1/6000;线东海拔高度为35.5-50米,自然坡降为1/6000-1/7000。线东的郸城东部,沈丘东部、东南部,项城中部、南部海拔高度多在40米以下,地势低洼易涝。
全市地貌特点是大平小不平。整体地貌平坦,但受外力作用,岭岗和洼地微地貌广泛发育,改变了平原地貌的单一形态。按照河南省地貌区划和等级系统划分,市内以沙颍河为界,以北为黄河冲积平缓平原区,以南为淮河及其支流冲积湖积平原区。岭岗多分布在沙颍河以北,川汇区至太康一线以西。坡洼地分布较广,主要在沙颍河以北;以南的沈丘、项城、商水也有零星存在。
土壤类型
市区土壤主要有潮土、砂姜黑土、褐土和黄褐土等4个土类,黄褐土、潮褐土、潮土、灰潮土、湿潮土、盐化潮土、砂姜潮土、壤质潮土、黏质潮土、黑底潮土、壤质灰潮土、黏质灰潮土、冲积湿潮土、氯化物盐化潮土、砂姜黑土、青黑土、覆盖砂姜黑土、石灰性砂姜黑土、石灰性青黑土、覆盖石灰性砂姜黑土等20个土属。主要壤质是洪水冲积性黄褐土和砂质洪水冲积性潮褐土。
由于受气候、大地构造、黄河和沙颍河冲积及人们社会生产活动的影响,市区土壤大致以沙颍河为界,以南多为砂姜黑土;以北是在黄河历代南泛的冲积物上经过人们辛勤耕耘形成的潮土,约占全市总面积的77%以上。这两种土壤土质疏松肥沃,都适于农作物种植,为全市农业生产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
水文
周口属于淮河流域,有沙颍河、涡河、西肥河、汝河四大扇形水系。其中沙颍河是淮河的最大支流。沙河发源于河南省鲁山县西部石人山,颍河发源于嵩山山脉的阳乾、少室诸山,两条河流在川汇区孙嘴村汇合,称沙颍河。沙颍河与其支流贾鲁河、汾泉河、黑河、新运河、新蔡河流经全市,流域面积占76%。四大水系纵横交织,不仅形成了一个“自然灌溉”系统,而且形成了美好的自然风光,条条河流像碧绿的飘带一样,由西向东流淌,把无际的平原沃野装扮得分外妖娆多姿。
周口水资源较为丰富,地下水质良好,无污染。据1998年周口水文勘测局资料计算,水资源总量为29.81亿立方米,人均293.3立方米,亩均254.8立方米。地表水年均约44.88亿立方米。合理利用这些水资源,基本能够满足全市工、农业生产和人、畜生活用水,为全市经济发展提供了水资源保证。
自然气候
气候条件
周口地处中纬度地带,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型气候,四季分明,温差较大,降水不均。总的气候特点是:冬季寒冷雨雪少,夏季炎热雨集中,春秋温暖季节短,春夏之交多于风。光、热、水资源比较丰富,有利于多种作物及林木生产,适合于农林牧渔各业的综合发展。
温度 周口年平均气温在14.5℃—15.8℃之间。四季平均气温分别为14.5℃、26℃、15℃、1.6℃。极端最高气温达43.2℃(1966年7月19日周口镇),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21℃(1955年1月淮阳县)。年平均气温变差为27℃左右,年周期变化在0℃—28℃之间。几年来,气温略有升高,在1℃—2℃之间。全市平均霜期为146天,无霜期219天。
降水
全市历年降水量为689—816毫米,85%以上的降水多在农作物生长季节,基本能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要。夏季降水集中,平均降水量为371.9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50.2%,且时空分布不均,多暴雨、大雨,雨量从周口东南至西北呈递减趋势;冬季降雪较稀少,降雪深度平均为12厘米。
光照
全市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025—2269小时,全年太阳辐射总量为122.04千卡/平方厘米,其中,能被植物利用的光合有效辐射量为59千卡/平方厘米。分季度看,4—9月份的作物生长旺盛季节,正是降雨量最多、日照时数接近200小时的良好时段,这些气象要素对周口农业生产十分有利。
自然资源
周口有各种植物170余种,动物近80种。生物名贵品种有周口黄牛、槐山羊、淮阳驴、项城猪、鲈鱼、白龟;白花泡桐、高口樱桃、陈老将梨;黄花菜、逍遥大葱、房坟韭菜、芦笋。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