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莒南这么过年

家乡区县: 山东省莒南县

     俗话说:“二十三祭灶王,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割年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炸麻花,初一初二磕头儿,初三初四要耍狮玩猴儿……”  伴随着即将到来的岁末钟声,农历龙年踏着轻盈的脚步向我们翩翩走来,这新的里程荡涤着我们火热的情怀,融化了严冬的寒意,燃起我们心中新的希望与期盼。岁月不老,天道酬勤。无论我们从事什么行业,无论我们有着怎样的阶段性人生目标,我们始终在路上……
     些许有关年的习俗记述,只为在前进的路上留下一笔记忆,快节奏的生活状态下我们的年并非越过越淡,带着喜悦和自信重新上路,迎接龙年。
     除夕: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两年
     除夕这天,太阳刚刚升起,沂蒙不少地区挨家挨户用一张黄纸卷着一根桃树条插在门楣两侧、石磨磨眼、粮缸、小推车等器物上面,去河边、井边挑水也要插上这么一根桃树条。民间相传,桃树条具有避邪功能,黄纸用以比喻软金片。
      门楣上插桃树条寓意给门神送钱,石磨、粮缸、小推车上插桃树条意思是给管粮食的神仙送钱,河边、井边插上桃树条顾名思义就是给河神、井神送钱。
      用带有避邪功能的桃树条裹着软金片,各路“小鬼”绝对不敢拿走百姓送出去的钱。此外,石磨磨眼里还要放上一把麸子,“麸”谐音“福”,寓意大富大贵,丰衣足食。
这天下午,百姓们还会把一根中指般粗细的木棍横向摆在家门口门槛外。按照传统,木棍要么不放,一旦放了就必须放足三天,只能等到大年初四才能拿走。这样,“小马驹”就不能把家里的财产拉走,也不会带进来一些鬼怪,确保一年家和太平。
     年三十,家里还要再仔细打扫一遍卫生,大年初一至初三家里无论怎么脏都不能打扫,一扫钱财光。
     贴春联是民间庆祝春节必不可少的事情。年三十这天,家家户户都会在大门两边贴上崭新的春联,红底黑字,稳重而鲜艳,表达一家一户对新年的美好愿望,诸如“六畜兴旺,五谷丰登”之类。春联可以张贴在门框、横楣、家具、床头、农具、牲畜棚等地,其中最多的便是不同规格的“福”字,亦可以倒着张贴,取意“福到了”。
     除了春联,还有挂门笺、年画等,多彩的门笺贴在门楣上,随风飘浮,与春联、年画相映生辉,除旧迎新,拔除不祥。
     傍晚,一家人围在一起忙活着和面包饺子,大年初一的饺子也要在年三十晚上包出来。和面的“和”字谐音“合”,饺子中的“饺”字谐音“交”,俩字凑在一起便是相聚团圆的意思,寓意吉祥。从饺子的造型可见其形似元宝,又有招财进宝的意思。同时,大家在包饺子的时候还会特意在几个饺子中包上洗干净的钱币或者糖块,谁能吃到便预示着新年财运当头,生活甜美。
     饺子包完了下锅,再炒上几个菜,几盅酒下肚,醉意盎然,心情爽朗,一年的疲惫尽消。年三十这顿晚饭尤为重要,只有这天,这晚,这时的情景才能让疲惫的心彻底得到放松。
     总结下来,年夜饭和平时的饭不同,体现在特殊氛围和要求:一是全家团聚,无论男女老幼都要参加家庭宴会;二是食品丰富,种类繁多,其中鱼做出来放着不吃,寓意“年年有余”。
     年三十晚上不能睡觉,尤其是孩子需要熬夜守“祟”。民间相传,有一种小妖叫“祟”,大年三十这种小妖专门出来抓孩子,如果摸到哪家孩子的头,会把孩子吓哭继而变成傻子,所以年三十这天晚上大家都会亮着灯,守祟。以前,娱乐活动少,打牌、聊天便成了百姓们主要的守祟乐趣,随着时代的发展,家里先后添置了广播、唱片机、电视机、电脑……守祟的乐趣逐年增多,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次日凌晨,鞭炮声便不停地响起来,直至天亮。发纸马、烧纸钱,磕头敬拜天地,以此驱除一切瘟疫邪病,新年吉祥如意。旧时,农家院里还会摆上一张用芦苇编织的席子,围成半圆形,上面盖上草席子,半圆内放上一张条形桌,摆上供品和香炉,在香烛齐燃、爆竹争鸣的气氛中合家依次叩拜天地。
     归纳下来,沂蒙人除夕这天的风俗活动有两个目的比较突出:一是祈求新年丰收,二是祈愿多子多福。两个目的简单地反映出人类自身的生存,必须解决两种生产,即物质生产和人口繁衍。
拜年:彼此道贺喜,暖意涌心头
     沂蒙人守岁守到五更时便要重新洗漱,小辈要向长辈们拜年。吃过饺子和汤圆后,男男女女身穿各色新衣裳,三五成群到亲友家拜年。
     拜年是百姓传统的春节习俗之一,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拜年有其讲究,在民间,初一早上长辈们领着晚辈们先拜“家堂”,然后晚辈再对长辈叩头施礼,祝愿长辈新年健康、万事如意。长辈会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晚辈得到“压岁钱”即表示平平安安。
拜完自家长辈后,再拜的第一家大都是父母俱在、兄弟不争财产的“财旺人旺”之家。而各家也希望第一个登门拜年的客人来自“财旺人旺”之家。对亲朋好友、左邻右舍要互相施礼道贺,大都说一些恭喜发财、健康长寿等吉祥的话语。
     拜年这一习俗是怎么来的?相传古代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异常凶猛,每逢腊月三十晚上,“年”便出来残害乡民,于是大家都躲着不出来。直到初一早上人们见了面,相互祝贺未被“年”吃掉,于是拜年之风绵绵相传。
     初一五更吃过饺子和汤圆后,到中午还有一顿丰盛的酒宴。普通人家不讲究几盘几碗,只选最好的吃。初一这天不能打扫卫生,不能泼脏水、倒垃圾。
     初二,沂蒙不少地区都有叫闺女的习俗,这天嫁出去的闺女和女婿要带着拜年所需的鸡鱼肉蛋等礼品回娘家,往往是娘家设宴,盛情款待来客;初三叫亲戚,出嫁的姑娘在这天守候在家里,等待娘家兄弟或者侄子上门来拜年;初四,三羊开泰,灶王爷要查户口,恭迎灶神回民间;初五,太阳刚离开地平线便能听到爆竹声,做生意的大都在这天放鞭炮开门营业,当然也有选择初六开业的,取数字“六”为吉利,寓意六六大顺。沂水大峪村初五送火神别有地方风趣,其将京剧、祭祀、高跷、杂耍融为一体;初七,人寿年丰,摊煎饼吃七宝羹,安顿身心,休养生息;初八,放生祈福。众星下界之日,百姓把家里的鸟、鱼等动物放生,体现民间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初九,玉皇大帝天诞,玉帝乃最高的神,人们都会举行祭典以表庆贺;初十,祭石感恩,有天还有地,人畜房屋都依地,米麦百谷都生于地,这一天石磨、石碾、石碓臼等都不能移动,取谐音称之为“十不动”,哪家的闺女娇弱不好养活,家长便会在初十这天带着孩子到“泰山石敢当”前磕头、烧纸,相传可以让孩子免受大灾大难;正月十二,搭建灯棚,元宵节将近,开始做元宵赏灯的准备工作;正月十四,临水娘娘诞辰,又称“顺天圣母”,是拯救难产妇女的神仙,尤其是未孕女性都会祭拜。

赫马财神(2014-11-1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