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祀 大竹县祭祀习俗历来多样,迷信色彩,乡土气息较为浓厚。民国时期,主要形式有:
祭祖 民间于堂屋设神龛,其上供“天地君亲师位”或“*氏历代昭穆考妣宗亲神位”(俗称家仙或神主)牌。早晚焚香,夜点神灯。祭时敲磬,朝三暮四(早上敲三响,示创业难,晚敲四响,守成不易)。逢年过节,秉烛焚香,供奉酒食,燃放鞭炮。
祭灶 传说“灶神”为“一家司命主,天上耳目神”。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三日上午向玉皇禀奏。是日,家家户户将灶屋打扫干净,入夜男子点灯供食,烧纸叩拜,乞求灶神隐恶扬善,来年百事须遂。
祭孔 农历八月二十七日是春秋时期教育家,儒家创始人孔子诞生日,地方当局例行在文庙举行祭典,学校主持教师,学生祭祀并举行聚餐。国民政府教育部曾一度定这天为教师节。解放后不再举行。
祭关岳 农历五月十三日是三国时蜀国名将关羽“临江宴单刀赴会”日,旧典春秋祭祀。民国14年(1925),将关、岳合祀。民间社会团体哥老会举行祭典。解放后自行停止。
祭社稷 县城东外设有社稷坛,祭土地和五谷之神,祈祷五谷丰登,国泰民安。农历二月初八为致祭日。祭时,香烛纸帛,黍稷稻梁,猪羊酒肴,一应齐全。诵读祭文,三跪九叩,十分隆重。20世纪30年代,自行停止。
祭厉鬼 双叫祭“孤魂野鬼”。县城西北有“施孤坪”。官府于农历七月十五日举行祭祀。同日,民间于门外地坝边,烧钱化纸,洒酒泼饭,赏给“孤魂野鬼”,以祈消灾弥难,解放后,无人再祭。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