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为圣王之香,陵为高地,有“圣地”寓意。据传因附近土陵兰草繁茂、兰花芳香而得名。兰陵镇历史文化悠久,文化底蕴丰厚灿烂,是中国历史名镇,位于山东省苍山县南部,地处山东省、江苏省两省交界处,是山东省重点建设的中心镇。在中国先秦时期,夏、商、周奴隶时代,兰陵为鄫国属地。春秋时,为鲁国所辖,鲁国大夫季文子在此设次室邑。公元前255年,著名思想家、教育家荀子两次任兰陵令,后居于兰陵著书立说,葬于兰陵。公元前487年左右楚越争霸,成为楚国边陲重镇,楚国是最早实行县邑制的国家,为此在兰陵初设县邑。秦以后,几乎历代都一直保持着“兰陵县”的历史建制。在魏晋时期,还设立兰陵郡。在楚国争霸时期,还做过短时期的楚国都城。北宋始置兰陵镇,属丞县(今枣庄市峄城区)。1948年新置兰陵县,其治所在今台儿庄,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兰陵县撤销,兰陵并入苍山县,兰陵是山东省境内古代最早设立县治的地方,被誉为“山东第一县”。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兰陵文化的内容主要有;
荀子文化 在中国历史上被称为“后圣”的荀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文化和先秦诸子百家的集大成者,先后两次任兰陵令近二十年,后居住兰陵著书讲学,去世后葬于兰陵,其墓地陵园现保存完好,为历代所景仰。荀子是古代思想史上的一座丰碑,他的贡献是划时代的:荀子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在思想信仰上,反鬼神,反天命,这在科学不发达的时代,是语破惊天之论。他坚持“隆礼重法”的治国观,把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结合起来;在经济发展观上,荀子提出强本节用,开源节流,“省工贾,众农夫”,“轻徭薄赋,计利而益民”的富民强国政策;在人性分析上,孔孟认为“人之初,性本善”,荀子则认为“人之初,性本恶”,强调人性中丑恶的一面必须加强修为才能克服。由于荀子思想揭示了世间万物发展的规律,不能作为历代统治者愚弄人民的工具,所以没有被其采用。纵观两千年的历史,历代统治者对内治理国家全部用的是荀子治国思想,对外统治愚弄人民全部用的是孔孟学说。因此荀子是在批判吸收诸子百家观点的基础上,把自己的理论推向新的高度,更具有现实价值,因而更应该受到肯定和赞扬。我们探索荀子思想的当代价值,提高对荀子思想文化的认识,对于我们今天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可持续发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更具有现实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