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存瑞(1929年——1948年),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人,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当过儿童团长,1945年8月参加八路军,194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初春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第11纵队32师96团2营6连2排6班班长。先后荣立大功三次、小功四次,荣获勇敢奖章三枚、“毛主席奖章”一枚。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县的战斗中英勇牺牲,当时未满19岁。2009年9月10日,董存瑞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董存瑞,男,汉族,原名董春睿,1929年10月15日生于河北省(原察哈尔省)张家口市怀来县存瑞镇南山堡村,小时家境贫穷读过一年书。
1940年,南山堡建立抗日政权,参加儿童团并被选为儿童团长。13岁时,因掩护区委书记(1942年,区委书记兼武委会主任王平)躲过侵华日本军队的追捕,被誉为抗日小英雄。15岁,成长为一名出色的小民兵。
1942年的一天,区委书记兼武委会主任王平来到董存瑞的家乡南山堡,听说了十三岁的董存瑞英勇斗争的事迹,便住在他家里。后来,王平每次来南山堡,都是住在董存瑞家,给他讲了许多战斗故事。王平与董存瑞的关系深厚。一次王平从县里开会返回途中被出卖,拉响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董存瑞听到噩耗,悲愤不已,毅然加入了民兵组织。
1945年春,董存瑞参加了当地抗日自卫队,同年7月参加了八路军。董存瑞成为一名人民军队的战士,以后历任副班长、班长。
1946年4月初,在察北重镇独石口遭遇战中,他夺下国民党军的一挺机枪,被记大功一次,被授予勇敢奖章。
1947年初的长安岭狙击战,他在班长牺牲、副班长受重伤的情况下,挺身而出,自任班长,如期完成了狙击任务,立大功一次。经过中国共产党的培养教育和战火锤炼,董存瑞立过三次大功,四次小功,荣获三枚勇敢奖章和一枚毛泽东奖章。
1947年3月,在平北整训期间,董存瑞入中国共产党。
1948年5月初,董存瑞所在部队参加冀热察战役。隆化县城是热河省会承德的拱卫,对方部队事先在这里修筑了大量碉堡,有些特殊构筑的暗堡被称为“模范工事”。
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县的战斗中,因部队受阻于对方军队的桥型暗堡,董存瑞毅然抱起炸药包,左腿负伤,冲至桥下。因身边无处安放炸药包,紧急时刻,董存瑞用自己的身体充当支架——手托炸药包,牺牲时,未满19岁。
董存瑞是人民解放军的六位经典英烈之一,全国战斗英雄,模范共产党员。
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的战役中,19岁的董存瑞炸碉堡,为部队开辟了胜利前进的道路。后辈追忆董存瑞:“精神永存 平淡是真”。
1998年,为纪念董存瑞牺牲50周年,聂荣臻题词:“舍己为国,人之楷模”。张爱萍题词:“为国勇捐躯,万代颂英雄”。
2009年9月10日,董存瑞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烈士陵园
董存瑞烈士陵园位于隆化县城西北的苔山脚下伊逊河东岸,1954年始建,后几次扩建,现占地7.1万平方米。坐北面南依次为大门、牌楼、董存瑞塑像、董存瑞纪念碑和董存瑞墓。董存瑞塑像身着军装,昂首挺胸,左手高擎炸药包,右手紧握拉开的导火索,再现了董存瑞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纪念馆
董存瑞纪念馆坐落于怀来县南山堡村。1951年7月14日,由南山堡一座旧庙改建为董存瑞烈士祠堂,1967年8月怀来县委决定建董存瑞烈士纪念馆,1968年5月建成。2006年董存瑞纪念馆扩建,占地18800平方米,展馆面积1150平方米,展馆由序厅、第一、第二、第三展厅、声光电模拟厅和多功能厅组成。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