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及黄河下游食风之礼仪食俗

家乡区县: 聊城市东昌府

1,社交礼仪食俗
鲁中人对宴席礼仪特别看重。《临淄县志·礼俗志》载:“每食四簋,
陈馈八簋,皆有限制。祭品以土产为贵,鸡、鱼、肉、加菜四件即可,多不 过八,烧烤未见过分。前辈宴客,八人一席,菜用八碟八碗,适合乎中。今 人添设过分,搜索异味,动云大件几个。主人示客以侈,座客复以盛馔。” 以上是近代的情况,现已大有变化。即使是经济较落后的鲁北,今日的宴会 也颇丰盛。阳谷、临清民间喜宴多用三大件。其程序是:客至,主人让至客 房,献茶,揖让入席,按宾主坐下。先上一碗热汤面条,谓之垫底,而后上 四干果、四鲜果、四食馃(点心〕。三大件一般是鸡、鸭及用梨、桃加大米 蒸制的甜菜(颇类八宝饭)。每件随上二至四品行件(亦称碗)。三巡过后, 酒足。再上六至八碗饭菜(多汤菜)。席间上整鸡(一般为第二大件)时, 伺宴者带来菜刀。此时首席客人应送上事先备好的钱,这是给主厨的“开刀 礼”。如是名厨,上鱼肴时还可讨“二道礼”。
宴会筹备及席间座次亦颇为讲究。以济南近代情形为例:主人宴客,以
整席肴馔款待。主人应先到,以便迎迓诸客。客至,奉茶让座。客齐请入席。 面外方位的左位为首座,有为次,左为三座,次座右为四座。其余类推,最 末为主座。席终用茶。节日亲友互拜,客至,烹茶相待,或用葵花籽、炒花 生之类待客。午间,烹六至八种便肴,小饮后吃饭即可。 2.婚姻食俗
济南旧俗婚嫁事,礼节严谨,规矩繁多:
押聘礼媒人说合,换柬帖。柬笺必须填满,忌空白。男家除衣服、首 饰外,还送百子糕、龙凤饼等。女家将食物分赠亲友,以示女儿已定婚。 成婚礼新娘上轿前,拜祖宗、拜父母,然后吃一小碗宽面条,谓“宽 心面”,寓女儿遇事放宽心之意。下轿后,新娘走地毯、迈马鞍(谓之“安 子”),过火炉时有人洒酒,谓之兴旺。门口还放有烧红的砖、筷子之类, 均寓美好意。入洞房后,喝交杯酒,要互相斟饮。吃子孙饽饽,此饽饽系男 方纳吉之日送至女方家的,计有荤素水饺各一盂,面一盂,枣、栗各一盘, 俗称“油头粉面”。鲁人最重此礼。女方家收下素饺,备三日后款待新婿; 荤饺等随嫁妆返回男家。食时,女傧相发问:“生否?”应:“生。”这就 是所谓“下轿包子(水饺)上轿面”。
婚宴上第一道菜时,新郎入席道谢。席散,送入洞房,行合卺礼。旧
俗女出嫁,当日无人护送,仅遣弟弟辈或晚辈送生面条、肉盒子(即夹肉馅 的圆饼)一盘、咸菜一碟、稀饭一罐,名曰“小饭”,这是预备新嫁娘当日 食用的。旧俗新娘三日不食男家饭。

结婚第二日扫墓,女家又送面二斤(1 公斤),以备二日之用,谓之“抬 头面”。三日早起拜公姑,合家吃饭,叫“团圆饭”。接着家人引新媳入厨 房,行中馈礼。新娘用油煎糕,取见“高”(糕)之义。然后返娘家拜父母, 饮茶,但不吃饭,随即返回男家。婚后四五日,拜亲友。第六日新婚夫妇至 漫步时光 2007-4-6 20:29
岳家,新婿拜见岳父母,中午在岳父家吃饭。第十二日,设宴,请亲戚与新 娘见面。
在鲁北平原,过去在新娘进至洞房门口时,有“打”新娘的陋俗。

ruiqi(2014-11-1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