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遭遇金融危机:由全民放贷到人人自危(一)

家乡区县: 内蒙古达拉特旗

“鄂尔多斯(8.80,-0.42,-4.56%)的金融危机还是来了!”熟悉当地民间借贷发展的张先生称。  这场被当地人称为“鄂尔多斯的金融危机”,也是当地民间借贷史上遭遇的首场危机。而在危机显露之前,民间借贷链条上的各利益相关者——地产企业、炒房者、债权人以及各色民间金融机构,均是这一击鼓传花过程中的“赢家”。

煤炭开采、拆迁带来滚滚财富,民间财富以高利贷形式参与房地产开发,卖房、炒房带来超额回报……但随着2010年房地产调控政策,将房价“只涨不跌”的预期打破,鄂尔多斯持续数年且皆大欢喜的全民借贷游戏也难以为继。

不过,这场由“全民放贷”到“人人自危”的危机过程,也成为鄂尔多斯当地居民领悟财富创造与风险教育的“生动课堂”。同时,这场危机也给当地政府带来一次难得的重新审视经济增长模式与民间金融管理的机会。

⊙记者 陈俊岭○编辑 毛明江

“鄂尔多斯金融危机”来了

尽管鄂尔多斯新城康巴什首届冰雪节已落幕一周,但龙年春节的喜庆,仍浸染着这座被外界称作“鬼城”的各个角落,而此时,因“全民放贷”而闻名全国,后因政府救市而一度风声稍缓的民间借贷,已不再“平静”。

2月中旬的一天,东胜区国贸大厦11层,鄂尔多斯东胜区公安分局打击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办公室所在地,数位一早赶来的债权人正在对几则公告议论纷纷,其中一则公告名为“班秀兰、郭钟生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债务人账目明细”。

公告显示,班秀兰、郭仲生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共计融资余额为206674000元,涉及的98名报案人共计结息还本67474066元,法院将对其名下21处房产中的20处房产进行拍卖,拍卖按债权人往息抵本后25%的债权顶抵拍卖价款。

“这意味着班秀兰的债权人,只能收回本金的25%,更不要说如期收回本息了!”一位自称认识班多年的债权人告诉记者,她此次放贷本息合计80万元,目前只收回了16万元,尽管相比投进去上千万的债权人,她的损失要小得多,但提及过往,她言语中尽是无奈与后悔。

无独有偶,在11层1005室前贴出另一则公告也分外惹眼——“宁虹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一案,现已进入办案侦查阶段,限仍未到我局报案的出借人在2月15日之前报案,如逾期未报案,我局将视为主动放弃债权,望相互转告。”

从2010年中秋前后事发的苏叶女案,到去年中富房地产法人代表王福金自杀,再到今年春节前后的班秀兰和宁虹非法集资案,随着鄂尔多斯公安(微博)部门打击非法吸收存款案件的深入开展,更多的民间借贷案正陆续“浮出水面”。

“自去年下半年起,鄂尔多斯的金融危机就已经来了,但什么时候才能结束,目前尚无法断言!”见证当地民间借贷发展史的张先生对记者表示。

在张先生看来,起于2010年秋季的“苏叶女案”可看作这场危机的“先声”,而去年9月的中富事件则将这场危机引入高潮,随着房地产调控效应的持续发酵,鄂尔多斯的民间借贷正遭遇其发展史上的首场危机。

事实上,鄂尔多斯民间借贷从无到有,及至后来“全民借贷”,并不足十年历史。2005年前后,煤炭等能源进入涨价周期,为坐拥巨量能源储藏的鄂 尔多斯带来滚滚财富,加上随着新城改造所带来的拆迁款,当地民间财富迅速聚集,在当地主流金融机构远远不足,当地民间借贷市场也由此而生,并风生水起。

最初的民间借贷只是悄悄地在做,利息也并不高,但随着煤矿开采和房地产等赚钱项目的增多,民间借贷也越来越公开化,利息也越来越高,以至于“你贷的几分?”成为当地人见面语,“全民借贷”也由此而生。

值得注意的是,这场发于部分人“挖煤盖房”,兴于大部分人“放贷收息”的全民造富运动,并没有因为2008年那场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所打断,反而在股市进入漫长熊市的映衬下,“低门槛”的民间借贷愈显其“安全性”,这也使得更多当地人参与其中。

“在2006至2007年的股市大牛市中,鄂尔多斯也有不少人借高利贷炒股的,但除了极少数全身而退的,大多数人后来都被套了。”大同证券天骄路营业部总经理韩俊琴回忆称。

在韩的印象中,2008年金融危机带给鄂尔多斯的影响特别短。“一过完年,房价就再度高歌猛进,从外边根本感受不到市场的危机,而在2010年后,货币政策收紧,民间借贷的利息也水涨船高,很多债权人账面收益非常高。”韩称。

不过,好日子到了去年下半年就结束了,随着鄂尔多斯金融危机到来,当地见面语已从此前的“你贷了几分?”,悄然改为“钱收回来了吗?”。

房地产业资金开始“断流”

随着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持续发酵,鄂尔多斯前些年累积的房地产风险正在显现,而在其中,以去年9月爆发的中富危机最具代表性。

中富房地产开发公司于2008年开工的“国电富兴园小区”项目,工程总造价约1.93亿元,该公司以每月3分的利息,向373位债权人举债2.63亿元。

去年9月,银行以该项目“五证不全”为由,暂停对中富旗下“国电富兴园”项目的约1.4亿元按揭贷款,中富资金链随即断裂,因不堪债权人讨债压力,中富二股东王福金选择自尽。

中富事件只是鄂尔多斯民间借贷危机的冰山一角。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去年下半年以来的多起民间借贷纠纷,大多与房地产项目搁浅有关。

“可以说,鄂尔多斯每一个房地产项目都会找民间资本借钱,一般40%—50%的资金来自民间资本,有些企业,甚至一个楼盘的所有资金都来自民间资本”。鄂尔多斯当地一家房地产开发企业相关负责人坦言。

随着房价“只涨不跌”的预期的渐渐打破,房地产行业市场的悲观情绪,也正弥漫这座曾经因“鬼城”的鄂尔多斯的上空。

据投资机构高和投资的统计数据,自去年9月以来,鄂尔多斯房地产成交量比上一年同期则下滑了80%左右,而实际的情况可能更糟。

“相比去年下半年,今年上半年形势将会更为困难!”当地一位房地产人士向记者直言,造成房地产严重供过于求的直接原因,是当地政府前些年无视当地人口增长,大量批地,同时又大量放任不具备房产开发资格的公司进入市场。

大量中小房地产企业涌入鄂尔多斯的房地产市场,当它们无法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低廉融资的情形下,大多房企不得不求助于民间高利贷,当房价下行预期渐浓,这些中小房企和其背后的民间资本都被牢牢地套在市场高位。

“从这种意义上讲,过去房地产让民间借贷达到了极致,而现在民间借贷也伤害了地产业。”上述房地产人士称。

在民间借贷深陷房地产调控的情形下,鄂尔多斯未来将进行的一场煤炭企业兼并重组潮,当地民间借贷资金流入的“另一扇门”也将徐徐关闭。

在去年3月内蒙古发布《内蒙古自治区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工作方案》后,鄂尔多斯市政府要求,到2013年年底,全市煤炭生产企业最低生产规模为120万吨,不达标的煤炭企业将全部退出市场,届时该市煤炭企业将控制在40家以内。

煤炭开采、拆迁带来滚滚财富,以高利贷形式进入房地产开发,卖房、炒房带来超额回报,当房价“只涨不跌”的预期,因为房地产调控而打破,鄂尔多斯富有传奇色彩的全民借贷的“击鼓传花游戏”也难以为继。

韩茹洁(2014-11-1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