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有的猪----金华两头乌

家乡区县: 浙江省婺城区

金华猪体型中等,耳下垂,颈短粗,背微凹,臀倾斜 、蹄质坚实。全身被毛中间白,头颈、臀尾黑。以早熟易肥 、皮薄骨细、肉质优良、适于腌制火腿著称。7~8月龄、体重70~75千克时为屠宰适期,胴体瘦肉率40%~45%。以金华猪为母本与外来品种猪杂交所得杂种猪,瘦肉率明显提高。

金华猪的形成与当地自然条件、饲料种类和社会经济因素有密切关系。据金华县古方出土的西晋(公元265-316年)陶猪和陶猪圈考证,早在1600年前这一带的养猪业已相当发达。相传在古代就有“家乡肉”的腌制品,尔后演变成火腿。随着火腿远销,金华猪也随之扬名。

1、产地分布。金华猪是中国著名地方优良品种,其头部和尾部为黑皮黑毛,故又称两头乌。它产于浙江省金华地区的义乌、东阳和金华三个县,现已推广到浙江全省20多个市、县和省外部分地区。种猪数量,据产区3个县统计有5万多头。

2、外型特征。金华猪体型中等偏小,毛色遗传性比较稳定,毛色除头颈和臀部、尾巴为黑色外,其余均为白色,故有“两头乌”之称。在黑白交界处有黑皮白毛的“晕带”。耳中等大小、下垂,额上有皱纹,颈粗短,背稍凹,腹大微下垂,臀较倾斜,四肢较短,蹄坚实,皮薄毛稀。乳头多为7-8对。

金华猪按头型可分为“寿字头”和“老鼠头”两种类型。“寿字头”型猪分布于金华和义乌等地,个体较大,生长较快,头短,额部有粗深皱纹,背稍宽,四肢较粗壮。“老鼠头”型猪分布在东阳等地,个体较小,头长,额部皱纹较浅或无皱纹,背较窄,四肢高而细。

金华猪的毛色遗传性比较稳定,以中间白、两头乌为特征,纯正的毛色在头顶部和臀部为黑皮黑毛,其余多处均为白皮白毛,在黑白交界中,有黑皮白毛呈带状的晕。 金华猪体型有大、中、小三个类型,也称Ⅰ、Ⅱ、Ⅲ系,大型的俗称“寿宗头”,小型的俗称“老鼠头”,中型的体型适中,这是金华猪的代表类型,也是饲养最广泛,数量最多的类型。 金华猪

金华猪性成熟早,遗传性稳定,繁殖力强。金华猪早熟易肥,肉猪日增重350~470克,每增重1千克需耗精饲料3.65千克,青饲料3.4千克。金华猪杂种优势良好,已被广泛用作杂交亲本。

生产性能

(1)繁殖性能:金华猪成年母猪产仔数14头左右,产活仔数12~13头,60日龄断乳,重100~130公斤。

(2)肥育性能:金华猪肥猪日增重350~400克,每增重1公斤需可消化能12000大卡左右。

(3)胴体品质:金华猪肥猪70公斤左右屠宰时,屠宰率70%~72%,腿臀比例30%~32%,瘦肉比例40%~45%,骨骼比例7.5%~9%,膘厚3.4~3.8厘米,皮厚0.34~0.38厘米。

聆听花开(2014-04-1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