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角寨大佛

家乡区县: 四川省仁寿县

 仁寿牛角寨大佛位于县城北35公里的高家镇鹰头村牛角寨山上,龙泉山脉中段东侧边缘,海拔760米。南北西群山连接,重峦叠嶂;东面平畴,俯视千里。近观鹰头水库,远眺简阳市三岔湖。寨上古柏苍郁,怪石嶙峋;寨东侧崖壁依山镌佛胸像一尊,坐西向东,双手齐胸合十,高15.85米,宽11米,于公元707年建成。

  大佛周围还有摩崖造像2480尊,已编号建档101龛,1519尊。人物众多,相貌各异,或立或卧,或静或动。有的曲腿躬腰,俯首侧耳作恭听状;有的五体投地作跪拜状;有的系裙穿甲;有的曲臂挽带;舞伎翩翩起舞,乐伎吹打弹奏。造像除人物外还有器皿禽兽。千姿百态,栩栩如生。雕刻精致,刀法圆润,线条流畅,造艺精湛,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是我国石刻艺术的宝库之一。

  牛角寨地势险要乃兵家必争之地,山间怪石各有其名:望乡石、香炉石、盘海石、鸭子石、奶奶石等各自都有神奇传说。《仁寿县志》载:“明末清初,张献忠三次入蜀,在成都建立大西农民政权。大西农民军曾两次攻取仁寿。崇祯十四年(1641),农民军自蓬溪入川南,兵分三路攻重庆,克仁寿,杀知县刘三策。清顺治元年(1644),张献忠军直驱入蜀,再次攻占仁寿城杀知县顾纯贻”。

  相传,张献忠攻仁寿前曾做一梦,一老翁相告:“攻陵州(仁寿),须牛角寨为营。”第二天,他就到牛角寨观察,正遇大雨倾盆,山洪暴发,山间小溪渡桥被淹。张献忠涉水过河,一下被漩涡卷入水底。正当岸上的人惊恐之际,他却随漩涡翻滚,从对岸溪边冒出水面。张献忠上岸后冒雨赶路,沿途叩拜,磕了360个头才来到大佛阁,求方丈指点迷津。

  张献忠率军来到牛角寨就筑工事、备粮草。特制养马槽和饮水缸,由兵士下山挑水供人畜饮用。坡陡路窄,十分困难。神奇的是到了七七四十九天,山上就冒出一股清泉,免去挑水之苦。如今清泉长流,举行过上万人的庙会都能保障供应。张献忠军与豪绅武装激战数月,终将知县刘三策斩杀。清顺治元年,张献忠再到牛角寨,只见三年前他面朝家乡叩拜的石包上长出的草木如香烛插于佛前。这次,他率军直驱县城将知县顾纯贻斩首。后来,人们就把张献忠思念家乡所站的石包取名望乡石;焚香叩拜的石头取名香炉石。如今此处的草木也如香烛拱佛,四季长青;当年的养马槽和饮水缸还保存完好,供游人观赏。

  牛角寨的摩崖造像群,融儒、佛、道三教合一,乃宗教胜地,香火旺盛。有碑刻云:“大唐天宝八载(749)……道士杨行进,三洞女道士杨正真……共造三宝像一龛。”相传,在牛角寨附近文宫场生长的当代名人董潘文华、石鲁和冯建吾弟兄等,都曾到此拜佛。潘文华曾两次拿钱装饰庙宇、点缀佛像。

  如今,龙泉山麓的万亩枇杷,硕果累累,四季长青,成为当地特色品牌,被命为“中国枇杷之乡”盛名远扬。随着宗教活动恢复,有志之士已捐资修复大佛阁,重建斋堂等,被有关部门批准为宗教活动场所,成为祭祀和旅游观光、休闲避暑的好去处。

 

祸兮福兮(2014-11-1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